五月的田野,草长莺飞,翠嫩的秧苗,在呱呱蛙声中拔节疯长,在阵阵夏风中荡起层层绿浪。一般到了“谷雨”时节,前郭县农民就开始育水稻秧苗,“小满”前后,秧苗长到四五寸高,就开始移栽到水田里去。 走进白依拉嘎乡朝阳堡村,家家户户在田地间耕作。一株株秧苗,在机器的耕作下,扎根土地,汲取营养,等待秋收冬藏。“我家有7公顷土地,今年插秧有点晚,在20号左右就能完成。机器耕作快是快,有时候丢苗落苗,事后还得人工补一次苗。7公顷土地补苗还得几天。”村民王长宝告诉记者。走进白依拉嘎乡新艾里村,家家户户的日光大棚,均掀起了两侧的端口,一则是为了通风,一则是为了运输秧苗方便车辆进入。在董志强家的大棚内,还能看见水稻秧苗挪走后,残留的痕迹。那些移挪走的秧苗,此时正在水田内“适应”环境,等待扎根于泥土之中。董志强家有4公顷土地,在5月20日已全部插完。 如今,农民插秧耕作,几乎告别了手把秧苗,躬身劳作的场景了。董志强家里使用小型插秧机,每次只能工作4行。他在田地里扶着插秧机,两只手操控着方向盘,眼睛盯着刚刚插入地上的秧苗,对照间密度。“咱们家用小机器,每天能耕作0.8公顷土地,相比之下就会多做工几天。好在之前已经把秧苗移植到水田里,节省了不少时间。”据董志强介绍,为了让秧苗适应水田里的温度与环境,他会在插秧前就把秧苗托运到地里了,“我们的秧苗都是有秧盘的,放在垄边既适应了水温,又防止了大风天气袭击损坏秧苗。” 记者从前郭县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全力抓好春耕生产,促进全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创建良好开局。目前,春耕生产正在有序进行。2020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485.2万亩,所需资金总额约9.7亿元现已筹集完成,完全可以满足备耕资金需求。备耕生产需各类作物种子12000吨、化肥16万吨已全部入户。同时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信息网络平台、电子商务和新闻媒体多种信息渠道,及时向农民发布和提供生产、技术、市场等有价值、操作性强的农业信息。重点帮助农民解决购买种、化肥、农药,农资识假辨假、施肥育秧、农机维修等问题。推广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高产栽培技术和先进耕作方式,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卡,为夺取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截至目前,结合冬春科技培训等活动已举办培训班30场(次),线上线下培训农民近2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