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酱婶儿”玉姬:认真对待每一缸大酱
陈俊 宗巍 高楠/文 许畅/摄 司晓帅/视频
日期:2020年04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长白山下,海兰江畔,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勇成村干净整洁,“玉姬朝鲜族大酱加工厂”就坐落在这里。酱厂院内,垒砌的三口锅灶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卧室窗前摆放的一排绿植透露着女主人积极的生活态度。

玉姬姓俞,朝鲜族,62岁。她2002年到韩国打工,一干就是15年。玉姬打工时发现,用传统手工方式制作的大酱很受欢迎,于是决定回国做大酱。2016年,玉姬带着打工的积攒回到家乡,开始了大酱创业路。

图为龙井市勇成村的玉姬朝鲜族大酱加工厂。这栋朝鲜族民居不仅是俞玉姬的大酱加工厂,也是她平日生活的居所。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手工制作朝鲜族大酱是个费力活。黄豆洗净加水闷沤20天,发酵熟透形成酱块,加水泡制半个月,用稻草烧火熬出酱油,注水、加盐拌酱,再次发酵储存两个多月……整套工序要小半年光景。

成排酱缸堆放在玉姬朝鲜族大酱加工厂牌子下。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1斤黄豆能出2斤大酱、1斤酱油。朝鲜族手工大酱讲究‘手味’,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按比例制作,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制作周期,差一两天也不行,否则味道就变了。”玉姬始终以“酱人”精神,认真对待每一缸大酱。

俞玉姬和她的酱缸。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过去,制作朝鲜族大酱是朝鲜族妇女的“必修课”。近年来,耗时费力的手工制作大酱逐渐被机器生产取代。老的不爱做,小的不会做,朝鲜族手工制酱技艺濒临失传。

从3000斤到7000斤,玉姬酱厂规模逐年扩大。在最忙碌的一个月,她会请周边村屯的年轻人来帮工。“年轻人边学边挣钱,大酱技艺不能断呀!”玉姬说。

俞玉姬在家中。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两个储藏间内,几十个酱缸整齐排列,货架上摆放着成品大酱和酱油。产品包装上除了订购电话,还有一个二维码。“都是回头客,微信下单,我到延吉发货。”玉姬制作的大酱和酱油10元一斤,在延边地区很受欢迎。

俞玉姬打扫厂房卫生。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机器虽然也能做酱,但很多人怀念手工制作的酱,觉得味道不一般!”勇成村党支部书记姜东哲对“玉姬大酱”赞不绝口,“玉姬打工这些年攒的钱足够她在城里买房安度晚年,但她仍愿意回到村里创业,传承朝鲜族大酱制作技艺,这份执着让人佩服。”

俞玉姬清理制作大酱的酱缸。新华社记者 许畅/摄

近年来,随着家乡发展加快,以及当地返乡创业政策的吸引,像“酱婶儿”玉姬一样从外地返回的人越来越多,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0
责任编辑:初慧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