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诗修一字添心趣 晚照夕阳沁血红
——记徐艳丽和她的嫩江潮文学社
史万忠
日期:2020年04月21日 来源:

徐艳丽是大安市一个企业的退休女职工,今年62岁。她在花甲之年为大安市传承传统文化填写了一项空白。她创建的嫩江潮文学社是大安有史以来唯一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坚持传授中华传统文化的民间公益社团。

(一)

近些年,祖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好多老年人都把写诗填词当做一种充实晚年生活的雅兴。但是,格律诗词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随意简单。它是一个很严谨的文学体系。需要掌握一定的诗词基础知识才能写出真正的诗词。

有些人写上五个字、四句话就认为是五绝;写上七个字、八句话就说是七律;照着毛泽东诗词填上同等的字数就标上某某词牌子。徐艳丽看到这些感到很痛心。认为这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亵渎与践踏。于是她进行了两年多的社会调研。了解了这些老年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渴求。但是,由于历史等诸多原因,他们的文化底蕴无法支撑起他们强烈的热追诗词的雄心。不是他们有意不遵守诗词规则,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怎样去学习格律诗词。

通过走访交谈交流,已在诗词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徐艳丽成了这些诗词发烧友的偶像。好多人要求徐艳丽教他们写诗词。甚至有人直接登门拜师。徐艳丽便把她多年的学习笔记借给大家。拿到学习笔记的人,逐字逐句地抄写,并一一向徐艳丽求解。由于学习笔记的随意性和碎片化,让这些没有诗词知识基础的老人们很难看得懂学得会。但是这些人的认真、韧劲与渴望感动了徐艳丽。她有了开课传授诗词知识的想法。她的想法也得到了朋友们的支持。于是,她一边着手系统地整理个人多年的诗词学习笔记,一边和朋友探讨如何开展工作。

  成立文学社,就要有经费。徐艳丽只是一个下岗多年而后退休的企业职工,每月一千多块钱的退休金,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捉襟见肘,根本无力承受文学社的开销。有人建议向学员收费。徐艳丽却坚持学员免费制。她认为,祖国的传统文化是纯洁高尚的,一旦收费,就等于把文化当买卖做了,这会玷污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

没钱怎么办?在朋友们的鼎力帮助下,惠阳街道把新明社区的会议室借给他们做教室,并无偿提供了一块白板、两支白板书写笔以及电水壶、电风扇。这是文学社迄今为止得到的唯一援助。却使这些老人感到无限温暖。

有了场地,可以开课了。但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提醒徐艳丽不能在没有任何合法手续的情况下私自发起组织团体活动。于是她又求助朋友帮忙跑有关部门。原本打算申请学会。可是,学会需要注册资金3万元。这对徐艳丽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无奈,只好在工商部门申请了营业执照。

(二)

2018年6月15日,文学社开启了第一堂格律诗词讲授课。徐艳丽用风趣的语言、浅显的比喻把高深的格律诗词规则讲解得通俗易懂。学员们说,诗词这张窗户纸老师一下就点破了。

说是这么说,真正要学会写诗填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文学社里大多是老同志。年龄最大的已经77岁,而且文化底子薄。好多人分不清词性,不懂什么是句子成分。还有一些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学难度。

根据学员们的具体情况,徐艳丽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会大家使用智能手机。她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家要先学会使用现代化学习工具。这也叫与时俱进。”

课堂上她一个一个手把手地教大家智能手机各项功能的查找与使用。老年人的特点是忘的比学的快。她就把每一个步骤写在纸上,以便学员课后查找。她还鼓励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会的教不会的,年龄小的帮年龄大的。有的学员家里有电脑却不会用,她就亲自上门教操作步骤。

大家学会了使用现代化工具,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文学社坚持每周一节课,雷打不动。而且每课必留作业。徐艳丽鼓励大家勇敢下笔,不管写成啥样,只要写了就发给她。哪怕是凌晨一两点钟,只要有人发来作业,她都会一一点评回复,指出哪里错了,为什么这样不可以。经过反复修改,她再把学员成型的作品收集整理成文档保存起来并传到网上。

这些老人平生第一次看见自己的诗句在网上传播,仿佛一下子就年轻了二十岁。天天盼着上课。

(三)

学员们的信任和支持,给予了徐艳丽无穷的能量。她开始筹建社委会,完善组织结构;拟定文学社章程;建立文学社档案;规范教学程序;制定文学社纪律。她逐一拜访大安市文学界的老前辈和知名人士。向他们征求意见,请教工作方法。诚邀他们为文学社出谋划策。

在前辈们的指点下,文学社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徐艳丽任社长兼授课老师。下设常务副社长一人,副社长6人,秘书长一人,教研部、宣传部、编辑部、对外联络部、摄影摄像部、后勤六个部门。使文学社的工作得以有序地运作和发展

徐艳丽的真诚和坦率,赢得了文学界老前辈们的大力支持。有15位文学界名流应邀作了文学社的顾问和名誉社长。这些老领导在文学社虚心学习,以身作则,为文学社的规范管理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徐艳丽对文学界的前辈们心怀敬意和感恩之情。每当文学社有重大活动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019年春,王喜赋老人病故。文学社三天停止一切活动全程悼念王老先生

(四)

徐艳丽创办的嫩江潮文学社知名度越来越大,不仅大安本地有人加入文学社,外地也有人要求加入。文学社在册人员由起初组建时的17人发展到现在的91人.其中远程教育18人。新明社区的会议室已经容不下这么多人上课。徐艳丽经多方联系,大安市职教中心为文学社提供了教室。为了不影响学校工作学习,文学社把课程安排在每周的周六。

文学社积极参与职教中心的各项活动。在2019年的老年电大开学启动仪式上学员们有声有色的朗诵了学员的原创诗词,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文学社在不断壮大,徐艳丽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底增加。但是,她仍然一丝不苟的讲授格律诗词。从韵律到遣词炼句,从开篇布局到意境的挖掘与拓展,她都循循善诱进行耐心指导。她对学员的要求近乎于苛刻。不仅每一首作业必须尊守格律诗词的法则,还要求格局旷达,韵味十足,意境也必须是积极向上的。她不厌其烦地指导,学员们勤奋认真地学习。这个团队从诗盲到诗者,经历了一路平仄,也收获了四季斑斓。

在徐艳丽的引领下,文学社把热爱家乡、宣传大安作为写诗填词永恒主题,为大安的弱碱稻米赋诗近百首,为嫩江湾生态湿地赋诗千余首。她把学员的作品上传到网上,投递到纸媒,并创建了文学社微刊“嫩江潮起诗天下”。通过作品让好多外地诗友知道了大安的诗人、大安的产品,也知道了嫩江湾。2019年一个夏季文学社就接待了百余人次外地诗友来大安采风。诗友们惊呼:嫩江湾真乃旅游胜地!没有资金招待来客,学员们就自掏腰包待客。他们无心计较得失,只愿家乡兴旺。

2020年的瘟疫把文学社的教学计划打乱了。不能集中上课,文学社就组织上网课。确保每周一节线上课。其宗旨是“禁足不禁笔,夕阳暖真情。”他们用诗词倡导“全民抗疫,从我做起,积极面对,不焦虑,不烦躁,为子孙作表率。”2月15日大安天使启程援鄂,当天文学社发表诗词三十多首送勇士出征。勇士凯旋,文学社组织迎接。并为回家的英雄们写诗填词。在疫情泛滥时期,文学社共计上传原创抗疫诗词五百多首。有对信念的坚守、有对逆行者的赞颂、有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鼓励。

诗词,就像一盏灯,照亮的是前程,也是心迹。是诗词把夕阳衬托的更绚烂。文学社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们的诗词绽放着人生秋季的豁达与明媚。他们用诗词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对惠阳街道新明社区提供的学习场地和一块白板两支笔心存感恩,念念不忘。当街道关工委向徐艳丽征集抗疫作品时,她说:“我个人的作品无足轻重。我建议推出全体学员的作品。我保证所有作品的原创性和正能量。”关工委接受了徐艳丽的建议。于是,文学社向是宣传部、市关工委及上级有关部门提供优秀抗疫诗词四百多首。

徐艳丽的辛勤付出学员们都看眼里,有人提议给老师点讲课费。徐艳丽坚决不同意。她说“我教给大家的这点诗词知识,只是祖国传统法文化中的九牛一毛。而且,这些知识不是我个人的专利,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我们都有义务把它传承下去。”她脚踏实地的作风赢得了学员们的爱戴。凡是文学社的事,大家都会尽心尽力。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没有抱怨,没有纷争。大家都能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名与利。

在不到二年的时间里,文学社在各级政府举办的各项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先后有21人获得各种奖项嫩江潮文学社的学员有机关退休干部、有人民教师、有下岗工人、有街边商贩、有家庭主妇、有农民工。尽管社会层次差异很大,但是,在这里都是兄弟姐妹。老学员帮助新学员,先学会的学员提携底子薄的学员。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这是一个以诗词为轴心,把中华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的团队。诗修一字添心趣 ,晚照夕阳沁血红。我们期待嫩江潮起诗天下。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