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4日
首页
第05版:专家热线

牛病毒性腹泻诊断与治疗

□ 畜牧兽医专家 赵立峰

临床症状

牛病毒性腹泻的潜伏期为7-14 天,而人工感染牛一般为2-3天。根据临床表现将牛病毒性腹泻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病例常突然发病,症状为厌食,鼻、眼流出浆液性鼻漏,咳嗽,呼吸急促,流涎,精神萎顿,体温达40-42℃,同时白细胞减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牛鼻镜糜烂,表皮脱落,舌面上皮坏死,流涎增多,呼气恶臭,并且发生严重腹泻,持续时间较长,在病初病牛粪便稀薄,呈红棕色,并且有恶臭,粪便中混有大量黏液和无数小气泡,患病后期粪便中常带有血液和黏液。犊牛死亡率高于高日龄的牛。部分病牛可出现蹄叶炎和趾间皮肤坏死糜烂,进而导致其跛行。成年奶牛病情严重程度不同,但其泌乳量会显著减少,甚至停止泌乳。慢性病例的病牛可出现明显的发热症状,但体温高于正常波动,病牛鼻镜糜烂连成一片,病牛眼角有浆液性分泌物,病牛口腔有少量糜烂,但 齿龈通常发红。慢性病例多出现蹄叶炎和趾间皮肤糜烂坏死,因此,多数病例常出现跛行。大多数病例在患病后2-6个月死亡,但也有部分病例病程在1年以上。 妊娠母牛感染病毒性腹泻病毒常出现流产,或产下先天性免疫缺陷犊牛,或是小脑发育不全。在妊娠后期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母牛还可产下免疫耐受的持续性感染的病牛,其临床不表现症状,但免疫水平低下,并可持续向牛群中释放病毒,成为该病重要的传染源。

诊断

在牛病毒性腹泻的疫情流行区,可通过牛场既往病史、病牛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尤其是病牛口腔和食道出现明显的上皮糜烂可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口蹄疫、恶性卡他热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进行区分。牛病毒性腹泻的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

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采取对症治疗来缓解病牛的临床症状。由于牛病毒性腹泻可导致牛消化道出现溃疡或坏死,进而影响牛的正常饮食,因此,可采取补液、止泻、强心和防止继发感染。主药选用入肠经、抗病毒、止腹泻、消肠炎的兽用中药。穿心莲注射液10毫升,牛300-400公斤,按3-4支/头用量,每天2-3次,连用3天。本品兼治病毒性肠炎、肺炎。 辅药采用控制肠道疾病继发的抗菌素。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0毫升:0.2克),牛300-400公斤,按4-5支/头肌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天。本品主治畜禽细菌感染,在实验室药敏试验中,对肺炎球菌、巴氏杆菌以及肠道病菌,本品抑菌圈最大,为高敏药品。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