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德惠法院以指导案例为“盾” 巧妙守护劳动者权益
高航
日期:2025年07月25日 来源:吉林城乡网

一场意外,一次截肢,一位农民工的维权之路

白某泉从未想过,一次普通的工地劳作会彻底改变他的人生。在吉林省某高速公路项目的施工现场,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让他失去了右腿。作为家庭的顶梁柱,他不仅要承受身体的剧痛,更面临维权无门的迷茫,包工头王某彪无力赔偿,而项目承包方中交某公司却否认与他存在劳动关系。

冰冷的法律条文,温暖的司法诠释

当白某泉起诉至德惠市人民法院时,他的诉求很简单:要求确认与中交某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以便走工伤认定及工伤赔偿程序。但法院经审理发现,他的工资由包工头王某彪直接发放,与中交某公司并无直接管理、被管理关系。若机械适用法律,判决书或许只需寥寥数语就可驳回诉求,但承办法官姜成龙却选择多走一步。他翻开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191号指导案例,耐心地向白某泉解释:“我也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法律并非无情,虽然劳动关系不成立,但公司若违法分包,仍要为你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你仍有救济途径,且这种途径更省时省力……”法官用最朴实的语言,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希望——“你的权利没有被否定,只是需要换一条路实现。”

从绝望到希望:司法的温度照亮维权路

白某泉原本紧攥的拳头渐渐松开。他原以为败诉意味着维权终结,但法官的释法让他明白:法院的判决不是终点,而是为他指明了另一条更可行的路——向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最终,他放弃了准备上诉的想法,选择信任法律指引的方向。

小案件,大情怀:司法如何守护公平与人心

这起案件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折射出基层司法最动人的底色:法律不是冰冷的逻辑,法官用指导案例“翻译”正义,让劳动者听懂自己的权利,判决不是一纸了事,而是为困境中的当事人点亮一盏灯,告诉他——“法律仍在为你兜底”。司法公正与人文关怀在此交融,正如判决书外的那句叮嘱:“别放弃,我们帮你找对的路。”

德惠法院此次实践,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温情注脚——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懂、走得通的方式实现。 对白某泉而言,法院的判决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扇窗;对司法者而言,结案不是终点,让人心服、让人心安,才是法律的真谛。


初审:张立蕴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0
责任编辑:张立蕴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23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