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稻米小镇”喜获丰收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吉林农村报全媒体记者郭小宇
日期:2025年09月27日 来源:吉林城乡网

      9月26日,德惠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稻米小镇”丰收季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岔路口稻米小镇丰收成果,系统解读德惠稻米产业发展优势、实践路径与未来规划。

      作为农业大市,德惠市地处世界著名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不仅是“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更拥有“德惠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凭借过硬品质跻身“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同时还是吉林省5个稻渔综合种养整市推进示范区之一。此次丰收季发布会的举办地——岔路口稻米小镇,更是吉林省特色产业小镇,成为德惠稻米产业发展的核心标杆。

      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德惠市始终将稻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基地、育龙头、强品牌”三维发力,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在基地建设方面,已建成岔路口镇、大房身镇7.6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同步培育14.5万亩绿色水稻基地,从源头保障稻米品质;在龙头培育上,推动形成36家稻米加工企业、18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6个家庭农场的全产业链集群,其中不乏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6万吨,同时依托水稻产业创新驿站、稻米创业孵化园,培育出一批农民经纪人与种植大户;在品牌建设中,支持经营主体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打造多个优质产品品牌,并积极组织企业参与长春农博会等展会,让“德惠大米 我就选你”成为消费者广泛共识。

      岔路口镇“中国水稻第一镇”的美誉,源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科学规划。该镇90%以上耕地为水田,土地平整连片,便于集中打造大型产业园;北纬44°黄金水稻生产区横穿全镇,属季风区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温4.9℃、年日照2609.7小时、无霜期143天,昼夜温差大且气候冷凉,既利于水稻生长,又能减少病虫害与农药使用;0.6-1.0米厚的黑土层有机质丰富,搭配松花江、沐石河20多公里过境水源,为优质水稻种植提供绝佳条件。目前,该镇已建成吉林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长春150个网红打卡地之一),并成功获评“国家级文明村镇”。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成为德惠稻米产业增收增效的重要突破口。据介绍,“蟹田米”凭借绿色环保理念广受市场认可,稻田蟹因口感鲜甜供不应求,而稻田蟹垂钓等农文旅融合项目,在国庆、中秋期间成效显著,既丰富了消费者体验,又推广了蟹田米、大米酒等产品。通过“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模式,农户在普通稻米每垧地2.5-2.6万元收入基础上,可额外增收7000-8000元。同时,当地定期邀请农业、水产专家开展技术指导,依托农民田间学校每年组织不少于5次培训,内容涵盖病虫害防治、农田管理等,为农户增产增收保驾护航。

      展望未来,德惠市将按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做优一产”思路,支持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提升机械化、数字化加工水平;聚焦“德惠小町”等品牌优势,扩大品牌精米产能;持续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力争“十五五”末期实现12万亩种养面积目标,形成多种养殖模式融合发展格局,新增省级、市级示范区与优质稻米品牌,推动综合增效突破1.3亿元。岔路口稻米小镇也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农文旅融合,建强稻米产业链,让特色稻米产业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力。



初审:郭小宇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0
责任编辑:郭小宇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23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