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4 日,省人社厅专家组一行,深入白山市浑江区实地踏查2025年度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扶持项目。 在浑江区就业局 1000 平方米的零工市场实体大厅,四个功能区勾勒出灵活就业的完整生态:候工休息区的 “零工商城”货架上,安全帽、手套等劳保用品整齐排列,求职者扫码即可实现“应急物资秒级租赁”;对接洽谈区里,某家政公司 HR 正通过电子屏向应聘者展示客户需求画像;二楼技能培训区,一场家电维修实操课正在进行,学员手中的工单直接来自平台实时派单。 “我们构建了‘线上+线下+社区’的立体服务网。” 市场运营负责人介绍,线上“1小时灵活就业” 平台搭载智能匹配系统,线下实体市场每周二举办“即来即聘”专场,社区驿站则化身“家门口的就业窗口”。在喜丰社区服务驿站,看到公告栏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日结岗”“技能岗”“就近岗”,居民步行15分钟内即可抵达服务点。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该市场已发布1354个岗位,帮助286人实现“上午登记、下午上岗”,平均求职时长从48小时压缩至4小时。 “快递分拣员岗位离家800米,每天工作4小时,刚好接孩子放学前干完。”居民李桂珍一边指着岗位表,一边告诉考察组,驿站不仅是找工作的地方,还能帮忙申请社保补贴、咨询劳动权益,“就像个贴心的就业管家”。 在实地踏查中,考察组聚焦两大行业痛点:用工需求多元导致的匹配低效,以及线上交易中的信任壁垒。针对这一问题,市场尝试“电子档案+岗位标签”精准匹配模式:为求职者建立包含技能证书、服务评价、求职偏好的动态档案,给岗位标注“工作时段”“技能等级”“薪资结构”等20余项标签,通过算法实现“人岗智能配对”。在现场演示中,持有电工证的求职者打开APP,系统自动推送3公里内的维修订单;擅长促销的求职者,则能收到商场档期精准提醒。 考察组提出的“双向互评”机制已进入测试阶段:求职者完工后可对雇主履约情况评分,雇主则能评价劳动者服务质量,相关数据接入全省信用平台。“未来,拖欠工资、爽约等行为将触发预警,甚至影响企业用工资格。”专家解释,这就像给零工市场装上“信用滤镜”,让靠谱的雇主和劳动者更容易被看见。 作为全省首批零工市场试点,浑江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模式展现出独特活力:政府提供场地、政策支持,第三方机构引入专业管理经验,既保障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又激发市场创新动能。目前,该市场服务范围已辐射通化、长春等周边城市,累计跨区域输送家政、物流等领域劳动者超 300 人次。 “下一步,我们要把社区驿站升级为‘就业微枢纽’。” 浑江区就业局负责人透露,2025年底前将建成 10 个标准化驿站,新增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功能。在喜丰社区的规划中,驿站将开设“夜间课堂”,邀请行业专家开展短视频营销、收纳技巧等实操课程,学员结业后可直接进入企业人才库。 考察组对浑江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十五分钟就业圈不是简单的距离缩短,而是将就业服务融入居民‘生活圈’,让灵活就业有速度更有温度。”随着信用评价平台上线和 “培训—就业—保障”闭环完善,这一创新实践正为全省稳就业提供可复制的基层样本,让更多劳动者在 “家门口” 实现就业增收,勾勒出新时代灵活就业的温暖图景。 初审:郭小宇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