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首页
第04版:江源专刊

山与城相拥 石与艺相生

——松花石之乡绽放文旅融合新光芒
王健 戚莹莹 本报记者 郭小宇

长白山脚下,一座小城正将亿万年地质奇观、千年非遗技艺与当代文旅创新编织成多彩画卷。

七月的江源,绿意葱茏。干饭盆原始森林中奔跑的马拉松选手身影与松花石博物馆内匠人精雕细琢的姿态,构成动静相宜的风景线。夜幕降临,丽江步行街的“山货大集·烟火人间”夜市热气升腾。

白山市江源区的昼夜,被文旅融合的活力点亮。

旅游资源禀赋的松花石之乡

江源地处长白山腹地,坐拥天然温泉、高山草甸、万亩山林等自然景观,空气质量优良,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但江源人深知,绿水青山不会自动转化为金山银山。

2024年,江源区政府深度对接长白山文化建设工程,系统梳理地域文化资源,将满族文化、松花石文化、地质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整合。

45岁的马中华带领7名徒弟建窑烧制6700年历史的古乐器埙,通过“授课+培训+演奏+销售”模式,让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抖音平台收获数十万海内外粉丝。

松花石博物馆内,“姜丰石艺”的直播主理人一边展示精美石雕一边告诉记者:“了解松花石的历史文化,已成为大人孩子最关注的话题。”

最具科学价值的小洋桥地质文化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24年6月,全球寒武—奥陶系界线标准辅助界线层型吉林白山小洋桥剖面保护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建立学术交流会在此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为SABS标志碑揭碑。这个地质遗迹正变身为集科普教育、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特色景点。江源区将依托国家级地质文化村这张“名片”,全面推动“地质+非遗+旅游+康养+乡村振兴”有效融合、协同发展。

“点石成金”产业链全面升级

松花石产业是江源文旅经济的基石。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的江源松花石,正经历从山间奇石到“长白山文化符号”的华丽转身。

在当地政府的品牌塑造工程推动下,松花石产品被赋予文化IP内涵。“故乡的云”“耄耋之礼”“松花问盏”等系列品牌相继诞生,产品体系扩展至茶具、香炉、文房四宝等8大类300余款。工匠徐硕历时17个月创作的松花石精品“盛世长隆”荣获“2022中国首饰玉器百花奖”金奖,创造了行业历史。

6月,江源区迎来重大政策利好——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成为全省唯一获此资格的县区。这对松花石产业规范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试点将从根本上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保护原创设计积极性。”当地一名工艺大师表示。江源区自2014年获批全省首批版权示范园区以来,已集聚近千名专业人才,包括雕刻师、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版权保护为“松花石+文创+旅游”产业链注入新动能。随着版权库完善与交易机制建立,松花石产业将从原料开采、创意设计到文旅融合形成全链条发展体系,巩固其在全国石文化产业中的核心地位。

产业升级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松花石文创产品多次走进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国内大型展会,江源松花石文创产品如松花石编磬、砚台等受到国内外市场关注,订单不断。喜松砚雕厂创新采用“笔砚结合”营销模式,将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微砚”销往湖州。同时引进“湖笔”丰富本地市场,书写着“南笔北砚”的产业融合故事。

体旅融合点燃消费热情

7月6日,“心无界 步边疆”成长杯中国·吉林第二届边境马拉松系列赛江源站鸣枪开跑。2000余名选手激情奔跑,挑战自我。半程马拉松路线从江源区政府广场出发,途经国泰路、鹤大公路,沿途串联城市风貌与原始森林景观,最终抵达国家森林公园干饭盆景区;健康跑、亲子跑采用闭环路线,兼顾安全性与参与性;越野挑战赛选址仙人谷景区,考验跑者综合能力。赛事创新设置民族文化体验节点,朝鲜族农乐舞表演、满族传统技艺展示在赛道沿线惊艳亮相。这场赛事是江源“体旅融合”战略的缩影。

5月30日,江源区首届“承天顺”杯全民龙舟赛在浑江干流江源段水域开赛,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积极参与,为节日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热闹与欢乐。 比赛现场,彩旗飘扬,人声鼎沸。江面上,一条条装饰精美的龙舟蓄势待发。龙舟队员身着统一的队服,精神抖擞,眼神坚定。随着发令枪响,龙舟赛正式拉开帷幕。刹那间,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在江面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队员齐心协力,喊着整齐的口号,奋力划动船桨,水花四溅,龙舟飞速前进。鼓手有节奏敲击着鼓面,鼓声震天。比赛现场比拼激烈、气氛热烈。赛道两旁,观众热情高涨,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为选手打气助威。龙舟赛的举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打造出具有江源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

体育赛事与旅游的化学反应显而易见。举办各项赛事期间,江源区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5%以上,特色农产品销量增长三成。这种“以体为媒、以赛兴业”的模式,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夜市烟火气中的文化盛宴

端午节前夕,“山货大集·烟火人间”夜市在丽江步行街开集。百人秧歌队舞动欢快节奏,中华鼓表演《好运全都来》震撼开场,江源各界文艺爱好者表演的《一路花开》《我们都是追梦人》等节目,展现新时代江源人的精神风貌。

夜市集特色美食、松花石文创、儿童游乐设施于一体。铁板鱿鱼、小龙虾、烤串等网红小吃香气四溢;松花砚台、摆件、饰品等工艺品琳琅满目;非遗拓印技艺现场展示吸引游客驻足体验。自今年“五一”试运营以来,该街区已成为城区夜间经济的活力地标。“夜市将持续至10月中下旬。”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文化活动+夜市经济’深度融合,我们正在打造兼具文化厚度与消费热度的夜间生活圈。”

“山与城相拥,石与艺相生。”当马拉松选手穿越森林的身影与夜市升腾的烟火交织,当地质剖面迎来世界学者的赞叹与松花石工匠的刻刀共舞,江源区的文旅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宽。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