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男孩子想做个弹弓,苦于弄不到有弹性的胶皮。而女孩子想有一串像样的皮筋,那就难上加难了。听说城里的商店卖制式的皮筋,但对乡下女孩子来说可望而不可及。个别女孩子即使有一串皮筋,也是七拼八凑一段一段搜集的。把它们连接在一起后,颜色杂乱,粗细有别,弹性不均,但这些并不影响她们跳皮筋的兴致。
学校里哪个女同学有一串皮筋,是很受大家羡慕的。每逢课间或活动课,操场上总会有女生在跳皮筋,一边跳一边念叨着童谣。
我读中师毕业后,又回到村小教书。此时跳皮筋的女学生,已不再念叨那些童谣了,但跳皮筋的难度好像增大了。一串长长的皮筋,挂在两个人的身体上。先是挂在踝关节上,待过关后便可升级,将皮筋升高到膝部,接着是胯部、腰部、胸部、颈部……这样一关一关增加难度,最后把皮筋提高到头部。有的女生跳皮筋练就出一定的技巧,会跳很长时间。如果有同伴失误,还可以相互搭救。她们跳得翻飞如燕,常常赢得旁观者的喝彩。
翻花绳,也是流行于女孩子之间的一种传统游戏。
与跳皮筋相比,翻花绳相对简单。把一根一米左右的细绳两头系在一起,形成环套状。两手各缠上一圈,再用左手中指挑过右手那边的绳套,用右手中指挑过左手那边的绳套,这样绳子就会在两手之间形成一个图案。玩伴便用双手将这个绳子经过翻转,接到自己手上。接着再从玩伴手上翻接回来……
在这你来我往的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翻接手法:有用两个大拇指先翻的,也有用两个小指钩起后再翻的……翻出来的图案花样繁多,有面条、金鱼、花篮、降落伞、棒槌……偶尔也有自己创新的,只要没有翻坏,就可以一直翻下去。
女孩子想玩翻花绳十分容易,解下自己的头绳即可,也可以用鞋带、毛线绳、细麻绳。翻花绳一般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哪怕走在放学路上都可以边走边玩,两个人或几个人一起玩均可。通常情况下,翻花绳很少出现失误,一旦翻坏了极可能是别出心裁的结果。
翻花绳这个游戏,早在《聊斋志异》里就出现过。“封云亭与梅女因长夜难遣,聊为交线之戏。”这里所指的就是翻花绳。从古到今,人们就把这个游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一根小小的细绳,在孩子的手上翻啊、绕啊、勾啊……把它变换得神奇莫测,用简单的游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快乐。与此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和耐心,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