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3日
首页
第07版:农民与法

压岁钱里的法律学问

每年春节,父母等长辈、亲朋往往会给孩子派发压岁钱红包,借以表达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那么,这笔钱能不能由孩子自己做主?平时如何保管与支出?这些看似寻常的亲情往来,涉及不少法律问题。

压岁钱该归谁?

案例:春节期间,磊磊父母发出8000多元红包,10岁的磊磊也收到近9000元压岁钱。妈妈认为孩子年幼自制力不强,便动员磊磊上交钱款,但孩子很不服气地表示:“压岁钱是给我的,父母没权利收走。”

说法:民法典第657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从法律角度来看,孩子的压岁钱是亲戚朋友对孩子的一种赠与,在钱款交给孩子或者其监护人后,孩子或者其监护人表示接受之时,所有权就发生了转移,获赠的财产应该属于孩子所有,不能视为家长的财产。

家长互相给对方孩子压岁钱的过程是两个并行的赠与行为,不能直接忽视孩子这个受赠人的主体地位,而将两笔钱的一来一往合并成一个行为。换言之,即使有一方家长没有实施赠与,也不会影响另一方家长赠与行为的成立。所以,压岁钱应该属于孩子所有。

压岁钱如何花?

案例:过年前,13岁的鑫鑫一直盼着压岁钱,想给自己买台笔记本电脑。但鑫鑫妈妈并不同意,并要求压岁钱如数上缴。“钱明明是给我的,又不是给我妈的,为什么要全部上缴?”鑫鑫带着疑问专门上网查阅相关法律知识,发现跟他有同样困惑的小伙伴还真不少。

说法:民法典第145条第一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第35条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

孩子虽然未满18岁,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但是其已经可以在自己的智力范围内进行消费或其他处分其财产的活动。对于可以自主表达合理想法的孩子,家长在代为保管、协助处分其压岁钱时,应当从维护孩子利益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孩子的意见,如为其购置生活、学习用品等。如果家长将孩子的压岁钱用于满足个人购物、旅游等开支甚至随意挥霍,实质就是违反法律规定侵害孩子的合法财产权。

此外,民法典第1188条第二款还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也就是说,如果未成年人对他人构成侵权,比如将别人打伤、误伤,毁坏小伙伴的玩具等,则应当从未成年人本人的压岁钱中优先支付,不足部分再由父母赔偿。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