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8日
首页
第07版:文摘精选

宁高宁写诗挥别:

老了的美好

作为掌舵过四家全球500强的企业家,63岁的宁高宁将告别自己的战场——自1990年至今,宁高宁担任过华润集团、中粮集团、中国化工和中化集团四家央企的负责人。2022年8月26日上午,中国中化宣布,宁高宁卸任,李凡荣将接替他担任中国中化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在不同阶段,外界为宁高宁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从“中国摩根”“救火队长”到“国企职业放牛娃”,人们很难用单一的固定标签来形容宁高宁。在企业家群体里,宁高宁并非喜欢雄辩滔滔、对外传道授业之人,却依靠实干拥有众多粉丝。

“中国摩根”

凭借广为人知的资本运作能力,宁高宁在业界被称为“中国摩根”,而这与其成长经历和善于学习思考脱不开关系。

1958年,宁高宁出生于山东小城滨州的一个医生家庭。17岁高中毕业后,他下乡插队当了一名知青。次年年底,经过严格筛选,宁高宁成为江苏某炮兵连的一名新兵。在军队历练两年后,1978年,他从军队考入了山东大学。

起初,宁高宁报考的是山东大学中文系,后来由于人数招满被调到了经济系。这一“意外”,就此改变了宁高宁的人生轨迹。但多年后成为企业家的宁高宁,一直都未中断过写作,其关于企业的思考也常常见诸于报端。

1983年,宁高宁获得了山东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之后,他飞越太平洋,远赴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虽然当时宁高宁并不知道什么叫做MBA,但专业知识的储备为其日后的企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1987年,宁高宁进入华润。1999年,宁高宁被任命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董事会主席。在执掌华润的日子里,他用一连串的策略性资本运作,横跨房地产、零售业等主体行业,带领华润向实业发展。

之后,华润运用大量资金收购企业,在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度整合,包括整合华远和入主万科。直至宁高宁离开华润时,华润总资产已从600亿元发展到万亿元。

2004年,宁高宁迎来了第二家央企的管理之旅。当年12月,他空降至中粮集团,被任命为中粮集团董事长。在他掌舵中粮的11年里,中粮收购粮食物流企业华粮。中粮、中谷、华粮三家粮食央企“三粮合一”,成为国内最大的粮油贸易商。

2009年,宁高宁提出从上游到终端的“全产业链”设想,业务从最初的粮食贸易深入到各家各户的餐桌,拥有福临门食用油、长城葡萄酒、香雪面粉、五谷道场方便面、悦活果汁等50多个品牌。

之后,按照宁高宁的规划,中粮集团一直在加紧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收购了来宝农业,还收购了荷兰大宗农产品贸易商尼德拉公司51%的股权,并将业务拓展到巴西、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随着一系列的动作,中粮成为财富500强榜上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国公司,由2014年的第401位上升至2015年的272位。

“救火队长”

2016年1月,宁高宁从中粮集团董事长一职调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当时,宁高宁被称为中化集团的“救火队长”。

在宁高宁履职之初,中化集团正处于业绩低迷之际。宁高宁上任后,中化集团营业收入实现大幅增长,2018年营收创下十年来的高峰,达到893.58亿美元;同期净利润为七亿美元,创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8年7月,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党委书记。入主之后,中国化工的经营状况也有所好转。但宁高宁兼任两职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助于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的合并。

尽管中国是化学工业大国,但市场主体分散,竞争力较弱,重组“两化”被视为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增强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两化”合并难度极大。也因此,宁高宁一直未退休。

直到2021年5月8日,中国中化正式揭牌成立,宁高宁任董事长、党组书记。据中国中化官网,其旗下有17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年底,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

“职业经理人”

除了“并购达人”,外界对于宁高宁的另一重印象则在于其“宁高宁式”管理风格。

某杂志曾评价其领导风格是“坦率真诚、疾风暴雨、务实的理想主义”,归纳他的管理思想与策略包括:1.要么第一、第二,要么关门;2.以并购完成垂直整合,有限多元化;3.超越对利润迷信的“务实的理想主义”,谋定而后动。

宁高宁不吝笔墨,常常对外传递自己对企业管理的思考。他曾写过一篇题为《分水岭》的文章——“如果把企业生命历程拉长100年看,企业每往前走一步都必须做个选择,每个选择都像是分水岭,把企业分开了。这些分水岭,企业如果走对了三个就是及格,走对了五个就是成功,走对了七个就是伟大。”

宁高宁指的七个分水岭分别是:企业在行业和自身发展方向上寻找定位、企业的竞争战略、企业建立持续优化的运营系统、契合的团队、创新创造的能力、克服大企业病和企业与社会融为一体。

在一本叫做《谁人不识宁高宁》的书中,宁高宁被定义为“央企典型职业经理精神的一个最佳符号”。虽然外界对宁高宁的盛誉很高,但宁高宁对自己却有着格外清醒的认知,他常常称自己为“国企放牛娃”。

“其实没什么,这并不是什么风格,而是职业经理人应有的训练。职业经理人本来就应该做到专业化。”宁高宁说。

如今,卸任后的宁高宁或许可以花更多时间去完成他曾经的文学梦。2016年1月5日,宁高宁正式告别中粮。临别前,他给中粮的同仁留下了一首诗《如果》:“……如果光阴如梭不停留,如果我老态龙钟,如果我白发苍苍,我仍要回到中粮。”是年,宁高宁58岁。这次卸任前,宁高宁写了一首《老了的美好》向众人告别:“……老了会再生,早晨的太阳不同了,你生命也开始新的章节,自由的章节……如果让你再回到年轻你会怎么过?今天你又可以开始了……”

据《中国企业家》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