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婷婷报道 为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文化惠民作用,激发农家书屋活力,通化县四棚乡持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将农家书屋打造成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提素质、助振兴的“精神粮仓”。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服务效能。为进一步使农家书屋规范化、标准化运行,每个书屋落实一名村“两委”工作人员担任书屋管理员,负责按时开放书屋、日常保洁、图书管理等,使农家书屋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制度,进一步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图书保管、借阅开放时间以及数字化建设管理等进行明确和规范。
改善设施条件,夯实服务基础。农家书屋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依托网络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服务,通过翻新改造书架、新增台式电脑等服务,尽可能满足村民阅读的各种需求,优化阅读学习体验。同时,乡政府相关部门和村“两委”干部向群众征集阅读意愿,通过上级配送图书、村集体购买、村民自发捐赠等途径,不断增加农家书屋藏书量及种类,让群众的精神“粮仓”渐渐“富”起来。
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服务内涵。结合实际,四棚乡农家书屋多次开展了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文化服务活动。全民阅读、健康知识讲座、农业种植培训、全民象棋大赛、羽毛球大赛等,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