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05日
首页
第05版:通化专刊

“康庄大道”助振兴

——通化县“四好农村路”创建纪实

□ 李月 本报记者 吴连祥

“把道路修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为乡村振兴提供交通运输保障。”瞄准这一目标,通化县将农村公路建设发展作为“改善民生,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建管养护”做文章,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69.45公里,等级公路比例逐年上升,16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目标。前不久,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多方筹资,扎实推进公路建设

公路通,经济兴。秉持这一理念,通化县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投入机制、强化制度保障,创新推进方式,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绿色通道”。

组织专业团队,编制了通化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统筹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目标。

面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这个县创新工作思路,多途径解决建设资金难题,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258.5万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0.5公里;投资1913.8万元,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2座;投资316.2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0.3公里;投资7008.3万元,实施养护工程57.8公里;投资155万元,推进了“美丽农村路”创建项目,创建美丽农村路12条,其中通石线(东胜至老岭段)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十大最美农村公路”。

多措并举,强化公路管理养护

路建好了,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和养护。 因此,通化县以“农村路网密度提升、村组道路破损修复、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管护质量,持续优化道路路况。

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公路管养投入全覆盖。近3年,投入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资金共计23714.44万元。建立“公司+个人”“专业化+跨行业养护机制”等运作机制,实行公司化日常养护+集中性政府养护、公司性除雪防滑和属地负责式小修保养和系统性专业建设+跨专业大概念农村公路保洁,有效提升了管养效能。富江乡投入专项养护资金,建立养护运作机制,实行日常养护+集中性政府养护、除雪防滑和属地负责式维修保养,确保乡村公路畅行无阻。

充分衔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专项规划,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布局、特色景观打造、人文风采展示等各类经济文化元素,持续提升农村公路的便捷度和利用率。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使农村道路隐患同步消除,安全通行能力全面提升。

持续完善“政府监督、企业自查、社会监理、群众参与”监管机制,用好用活第三方机构抽检、定期巡查、不定期暗访等监管方式,质量隐患发现及时,监管效能得到加强。

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助推科学监管、技术监管;链接并应用“农村公路智慧管理系统平台”,对农村公路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监管。连续3年利用自动化检测等方式,对农村公路路况进行检测,提升了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水平。

建强网络,开创载运物流新局

在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进程中,通化县突出前瞻性,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启动了交通运输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2020年顺利通过了交通运输部专家组验收。

通过建立政策激励、投入保障等长效机制,公交化改造5条线路,巩固了“村村通客车”客运发展成果,使农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人便于行达天下,货畅其流天地宽。基于这一认识,该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资源共享,多站合一”模式,推动县域内客运站增加货运服务功能,集中力量围绕物流网络,推动共享节点建设。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加快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为低人口密度区域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积极整合邮政快递、供销、农业、交通运输等农村物流资源,合力打造农村物流品牌。现在,全县已建成4个县级农村物流中心,15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161个农村物流服务点。“三级网络”的建成,有效破解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两个“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优质大米、鲜食玉米、山野菜、畜禽产品等关东特产通过公交物流一体化和电商平台,远销到全国各地。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最大的收获是民心。现在,农村道路已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方便群众出行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为广大农村带去了人气和财源。

展望未来,通化县将巩固扩大“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成果,融入交通强国建设大格局,深入贯彻落实“路长制”,继续提升公路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管养水平,完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让山区群众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广。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