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5月20日
首页
第07版:文摘精选

“一人千面”于和伟:

希望生活中不是任何角色

开年以来,演员于和伟的人气居高不下。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就凭借三部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上阳赋》《巡回检察组》以及电影《刺杀小说家》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收获了“宝藏男孩”“老戏骨”的美誉。

近日,视演戏为一生事业的于和伟坦言,“我们这一代人走到今天,正是当打之年,我希望能够尽最大努力带给大家影响力更大、生命力更长的作品,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事业做一些贡献,这是我的理想。”

“上戏之于我是摇篮,是主题公园”

于和伟1971年出生在辽宁抚顺。少时父亲早逝,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他们兄弟姐妹九个孩子拉扯大。初中毕业后,于和伟考进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当时上中专管分配,意味着将来能有个铁饭碗。

没想到,临近毕业时,于和伟却选择去考话剧团。“年轻时候贪玩、懒惰,我的音乐专业并没有学好,一想到毕业之后要到小学当老师就极其不自信,担心自己误人子弟。正好当时话剧团到学校招生,考上之后才知道,其实我更爱表演,只是之前从来没想过。”

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像眼前打开了一扇窗。可是,于和伟在团里待了两年,基本上都是跑龙套。他意识到只有更好地钻研专业知识,才能走上更大的舞台,于是下决心报考上海戏剧学院。

那时候,从东北到上海,坐火车快车29个小时,慢车36个小时。一坐上开往南方的火车,随着离家越来越远,于和伟的心头逐渐涌上沉沉的思乡之情。“我是东北人,到上海的第一年,气候不习惯,吃的不习惯,文化不习惯,语言也不习惯。”再加上班里都是全国各地考来的优秀学生,他也曾经低落过,特别是当一个小品做不出来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他甚至会怀疑自己,“我是这块料吗?是不是当时碰巧了才把我招进来的?”

但不久,通过努力地读书、思考、拓宽自己,于和伟找到了自信,开始享受学习戏剧的快乐。如今,年龄越大,于和伟越觉得在上戏四年受到的训练和熏陶是那么的重要。“母校哺育我成长,给了我正确的表演理念。上戏之于我是摇篮,是主题公园。我第一次那么欢快地进到一个公园里面,在戏剧的主题下去玩耍,去尝试。”

“那个时候我多快乐呀”

1996年,于和伟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常常下部队演出。磨砺的时间久了,他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把这么多年背井离乡学到的本事用上,让更多的人看到于和伟是一个演员,他会演戏”。但很长一段时间里,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令于和伟的心情跌到了低谷,“学习的专业发挥不出来,甚至根本无用武之地。”那是他最失意的日子,“当时就想只要这个理想实现了,我做演员就满足了。”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个机会就是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剧中,于和伟把剧中“万古碑”这个反派人物演得十分出彩,以至于当年走在大街上都有人骂他。一次,他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有人高声喊,“你这个坏蛋!”被观众狠骂,于和伟却很高兴,把它视为专业演员的一种荣耀,“我已经满足了,到现在那种心态都在影响着我。”

从那之后,于和伟的演技逐渐被一些大导演认可,先后出演了都市、情感、军旅等不同类型的影视剧,主角、配角,正派、反派,都不在话下。在新《三国》及《军师联盟》里,于和伟饰演的曹操被很多观众认为是“最好的曹操”。后来,他还凭借出演《我不是潘金莲》中戏份不多的“郑县长”,赢得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于和伟始终认为,作为演员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场戏。有的戏,他觉得常规表演不满足,就会不断地想办法。他坦言,演员不只辛苦,甚至还是个高危职业,他一年在家休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跟家人也是聚少离多。“那种辛苦不光是体能上的,还有心理上的,你要想完成好一个角色,体力、脑力、心理各方面都要付出很多。”

很多观众称于和伟“一人千面”,在他看来,自己创作的角色,不管戏多戏少,都要尽可能少留遗憾地去完成。“演员享受的就是可以去体验各种人的情感,没有的话,就要学习。通过学习,我把每一份真情在创造的时候给了每一个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帮助我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和伟觉得,最需要增长的智慧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时候我经常会想,这个不满足了,那个又焦虑了,其实都是心态问题。我就把心态摆平了,让自己再回到《历史的天空》播出的那个时候,那时的我多快乐呀!”

保持童心,保持少年感,但是不能丢掉责任

前不久,有网友把“皇叔”于和伟十年前的一句台词“接着奏乐接着舞”和他的一段蹦迪戏剪辑起来,着实火出圈。有网友调侃说,看完《巡回检察组》看《上阳赋》,看完《上阳赋》之后,《觉醒年代》又来了,然后B站也都是他的好笑视频。很多网友表示,于和伟演戏太难了,竟然三个人物都是一张脸还不跳戏,这个是真厉害。问他对自己的流行梗怎么看,于和伟大笑道,“我更满足了!”

在于和伟看来,演员要发展,表演理念也要跟上时代,“观众在一批一批地换,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变换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跟年轻人多打交道,保持自己的童心和少年感,永远不要落伍,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我跟95后、00后都可以聊天,我知道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我不懂的时候还会问他们,‘哎,这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会喜欢它呀?’我就是要多了解一些新鲜的东西。”

不过,于和伟也不赞同只去关心年轻人喜欢什么,“作为文艺工作者,重要的是绝不可以丢掉本心,要有社会责任心。我关注了年轻人,关注了B站、抖音,关注了很多,那他们喜欢什么就给什么吗?难道审丑也给吗?年轻人不光需要娱乐,他们还需要成长,需要引领。”

在日常生活中,于和伟有很多爱好,喜欢跟朋友聊天、旅行,还很喜欢看书、看电影。“只要是好电影,犯罪类型的、情感喜剧的、历史的……我都会如饥似渴地看。”于和伟坦言,有时自己还会把经典电影当工具用,回过头去琢磨,“因为经典不分时代,讲人的心灵和共情的东西是一致的,回过头看技术上的东西,看表达,看呈现,会有常看常新之感。”

于和伟现在非常忙,他透露过一段时间会有两部主演的电影上映,但他希望观众关注角色,而不是关心角色之外的这个人。喜欢自由的他说,“我挺喜欢逛街、逛菜市场的,我希望生活中的于和伟不是任何角色。”

据《北京青年报》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