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7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御米”价值

梅河口“吉田订制”领跑吉林

本报讯 张伟 王淋 记者吴连祥报道 梅河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发挥行业职能作用,大力扶持发展水稻产销新模式,使“吉田订制”走在了全省前列。近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研组专程前来调研。

“吉田订制”是将我省现有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吉林大米的附加值,培育吉林大米高端客户,延伸大米产业链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梅河口市开展“吉田订制”始于2014年,时称“私人订制”。当年,曙光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与长春市一家客户签订了20亩水田的“私人订制”合同,对方要求种植过程不使用化肥农药,在整个农事活动季节,客户6次不邀而至,查看田间生产情况,非常满意。合作社秉持诚信完成了春种秋收,合同履约后,每亩水田增收3000元。这一模式也被上级部门认可,成为我省开展“吉田订制”的“鼻祖”和样板。

为了发展壮大“吉田订制”项目,梅河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帮助企业、种粮大户安装了“吉林大米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水稻田间监控系统。会同农业部门,推广有机水稻种植技术,提升了梅河大米质量安全的可信度,促进了“吉田认购”项目的开展。

拓展销售,扶持建店。组织企业、合作社在浙江、上海、福州等地举办展洽活动,拓展外销渠道。组织天成米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携带产品、电饭锅,深入上海市社区举办推介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资源和信息优势,帮助企业在浙、沪、渝等地开设旗舰店、专营店,并帮助争取政策扶持,使他们的经营状况持续向好,促进了“吉田订制”的开展。

善用传媒,广泛传播。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多维度、广视角开展宣传,先后在新华网、人民网、吉林日报、吉林农村报、吉林城乡网发布报道、专刊30多篇。通过宣传推介,扩大了梅河口大米的知名度,也为推行“吉田订制”产销新模式打下了坚实基础。看到报道后,上海、浙江、河北等地的企业纷纷来梅河口考察,与企业、合作社洽谈“吉田订制”项目。前不久,十八锅米业又与上海润雯粮油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吉田定制”合同,订制面积达2000亩。2018年,全市大米企业被认购稻田2018亩,2019年增至3670亩,2020年达到4274亩。今年,“吉田订制”面积可望大幅度攀升。

4月23日,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研组深入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基地进行调研指导,对合作社发展绿色种植产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给予好评。随后召开了调研座谈会,梅河口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领导、资深水稻专家、重点企业负责人介绍了大米产业发展、梅河优质米品牌价值和“吉田订制”项目开展情况。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