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6日
首页
第06版:黑土地

蜜蜂采花作黄蜡

□ 王艳

蜡梅并不是“梅”。

《本草纲目》载:“(蜡梅)此物非梅类,因与梅同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故此得名。”事实上,蜡梅和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植物:蜡梅为落叶灌木,蜡梅科;梅花为落叶乔木,蔷薇科。蜡梅开在寒冬,别称“冬梅”;梅花则是报春使者,又称“春梅”,袁宏道《瓶史》中,列举四季代表花卉,便有“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为莲、菊;冬为蜡梅。”

蜡也不是“腊”。

黄庭坚咏蜡梅诗序云:“类女工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苏轼 《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云:“蜜蜂采花作黄蜡,取蜡为花亦其物。” 王世懋《学圃馀疏》云:“人言腊时开,故名蜡梅,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不是腊月开花叫“腊梅”,而是花色类古代黄蜡,才称“蜡梅”。

对“蜡”执拗的是宋代文人。 蜡梅的名字,宋代着实红火。很大程度上受益于苏轼和黄庭坚的“带货”能力。

喜欢咏花草的王十朋,写过不止一首蜡梅诗,反复提到这俩人的名字,“一经坡谷眼,名字压君葩”“题品倘非坡与谷,世人应作小虫呼”,坡谷——苏东坡和黄鲁直(山谷道人),说“蜡梅”因为写进了他们的诗句,才被众人奉为上品,若非如此,恐怕还得继续遭受贬损,被谑为“狗蝇花”呢。

苏黄师徒二人在北宋文坛地位显赫,诗词影响力巨大。《学圃馀疏》载:“王安国(王安石弟)熙宁间,尚咏黄梅,至元祐间,苏黄命为蜡-1077年),蜡梅尚称“黄梅”,到了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东坡咏蜡梅名句“天工点酥作梅花,此有蜡梅禅老家”,黄庭坚的《戏咏蜡梅二首》,引得文人墨客纷纷应和、效仿,蜡梅诗一时极盛,出现了“天公著意点驼酥,不与江梅斗雪肤”(王十朋),“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尤袤),“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杨万里)等佳作,蜡梅之名,从此稳固。

鄢陵蜡梅,最有名气。明末韩程愈《叙花》载“蜡梅一种,唯鄢陵著名”。清代王士祯蜡梅诗注:鄢陵蜡梅以裴氏、张氏为冠,每岁辇至京师有一株至白金一锾(音huán,古代货币)。鄢陵位于河南,《诗经》中溱水、洧水的汇集地,郑伯克段于鄢、唐雎不辱使命等历史故事的发源地,北宋时属开封府管辖。《古今图书集成》载:“(鄢陵县)土产蜡梅,不知有自何时。有名老苏梅、胜府梅、任家梅,最后出者,名金莲花绝佳”。老苏梅,目前已绝迹,相传是苏东坡被贬时送给好友鄢陵王主簿(苏轼曾作《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析枝》二首)的礼物。清代陈维崧《咏鄢陵腊梅花并寄梁曰缉侍御》有词句:“较金缕衣痕,多些香味。面面圣檀风外缀。萼蹙微笼紫”,描摹了鄢陵出产的一种花心呈紫檀色的蜡梅。按花心颜色论,蜡梅有素心(花心白色),荤心(花心紫檀色)两种。汪曾祺先生说他的家乡偏重白心蜡梅,命其名曰“冰心蜡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蜡梅”,“不大看得起它”,自己又感慨,“蜡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

蜡梅花皮相很美,骨相更美。张爱玲是个不太爱花的女子,嫌弃栀子花皱巴傻大,“像污秽的白手帕”;害怕茶花的“极端与刚烈”,掉落时“自杀式的悲壮”;说玫瑰花瓣掉在桌子上,像“无数中弹的蝴蝶”……仿佛对所有花朵置身事外、不动半点怜爱。她对蜡梅,却隐隐透出一丝敬意,《多少恨》中:“镜子前面倒有个月白冰纹瓶里插着一大枝腊梅,早已成为枯枝了,老还放在那里,大约是取它一点姿势,映在镜子里,如同从一个月洞门里横生出来。”这“一点姿势”,风骨也就有了。前几年春节,好友去扬州寻拍蜡梅,没几分钟,手都冻僵了,蜡梅却越开越热闹,于是惊诧这轻薄娇嫩小花朵的生命张力。

除了雪中观赏、岁末清供插瓶之用,蜡梅是否可作簪花,还需待考。少年汪曾祺,曾就簪花一事,实践过他的典雅淘气:“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先生对自己穿蜡梅珠花、搭配颜色的手艺分外自豪:“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小说!” 黄蜡梅与红天竺相称,倒也不是他的独创,民国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载,南京人惯爱这样的年节装饰:“岁朝清供,多插天竺、腊梅于瓶。取天腊之义也。”

蜡梅自然是香的。这是咏梅诗的炙热主题。“夺尽人工更有香”“恼人香未展”“时有暗香度”“香细疑从酒面来”“试问清芳谁第一,蜡梅花冠百花香”……不胜枚举,连宋词都有“蜡梅香”的词牌名。清代李渔《闲情偶寄》,把蜡梅插在床帐中:“予尝于梦酣睡足、将觉未觉之时,忽嗅蜡梅之香,咽喉齿颊尽带幽芬,似从脏腑中出,不觉身轻欲举,谓此身必不复在人间世矣”,闻一下,便飘飘欲仙起来。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