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首页
第07版:黑土地

“黏耗子”

□ 朱乃波

“黏耗子”是一种风味面食,口感香甜黏滑,别具特色。

我小时候,母亲每年立秋之后都给我们做“黏耗子”吃。

做“黏耗子”要先泡米。母亲将大黄米或者黏大米淘洗干净,放在瓦盆里加水浸泡,要用盖帘盖好,防止蚰蜒、蟑螂爬进去。浸泡期间,如果水里长白醭就要捞出去,添加适量的水。等米泡好了,要反复淘洗,再用清水浸泡一宿。第二天,将米捞出晾晒,待晾晒到七八分干,即可磨面了。

母亲将磨好的面加水和成面团,并洗净玻璃叶或者苏子叶。玻璃叶生长在树上,叶子近似圆形,有成年人手掌大小。我曾去亮甲山采摘过,市场上也有出售的。接下来,只见母亲将烀熟的红小豆拌糖攥成小团,然后将一小块面团揉成圆柱形,揪一块揉圆,压成饼,包上豆馅。随后,她将包好的面团揉成两头略尖的椭圆形,给玻璃叶或苏子叶抹上食用油,再把面团放在叶子中间,合上,将包好的“黏耗子”口向上一个个地挨着摆在帘子上。做完这些,只待入锅蒸20分钟左右,便可享用“黏耗子”的美味了。

掀开锅,一股糯米和叶子的清香就在屋里弥漫开来。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黏耗子”,扒了皮,咬一口,感觉香甜绵滑,真是好吃极了。

由于做“黏耗子”费时费工,现在很少有人做了。但吃“黏耗子”时的感觉真是令人难忘,如今想来依旧口有余香。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