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魏静记者 侯春强 报道 记者从9月27日召开的全省林草系统秋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全省林草部门全力投入秋季森林防火期的备战工作,实行科学预防、科学扑救,力争实现全省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今年秋季是实现我省连续4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最后一个森林防火期。目前,全省各级林草部门迅速进入决战状态,各项森林防火准备工作已经就绪。2.2万名森林防火巡护员、瞭望员、检查员根据火险状态上岗巡查监测,严格落实野外用火监管无死角。全省各级93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中,森林防火物资已经储备充足,各类防扑火设施设备检修维护工作全面完成。460余支林业消防队伍、1.1万名消防队员进入待命状态,开展扑火技战术训练。全省400多支跨区增援扑救队伍做好准备,确保遇有紧急火情能够快速形成区域联动,快速集结支援力量。
省林草系统强化工作措施,全力推动秋季森林防火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严管严控各类火源。突出抓住重点时段、重点部位、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确保火源管控全覆盖、无死角。针对国庆、中秋和10月中下旬农事用火多的情况,全面加强重要景区入口、旅游路线和林农交错区域巡查监管;聚焦长白山保护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内搞副业人员生活用火、边境线境外火入侵、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和净月潭森林公园的禁火措施落实;抓好新造林地可燃物清理、森林防火区周边农田秸秆禁烧、集体林地农事用火监管、旅游景区火灾隐患防控和西部草原防火5个重点部位的工作举措落实;加强对休闲旅游、农民秋收、城市返乡、秋收整地烧荒等用火行为进行检查,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无民事行为能力等这一防火重点群体监管,坚决把火种堵在山下林外。
抓紧抓实应急管理。坚持未雨绸缪,在防止森林火险的同时,落实应急响应机制,时刻做好扑火救灾的准备。做好物资储备。重点做好扑火机具、通信装备、运输车辆和人员防护装备等扑火物资检修、维护和保养。省林业和草原局从省储备物资中调拨200万元的扑火机具补充给特殊困难单位,并为基层配发5000件个人扑火防护装备;强化实战演练。模拟不同火场类型、不同条件类型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实战演练,重点抓好省级和各市州跨区支援扑火演练;加强监测预警。充分利用卫星遥感、航空巡护、高山瞭望、视频监测和地面巡护等手段,依托森林火险预警检测系统,与气象部门落实会商和信息共享制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各类气象信息,为火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做好火情初期处置。一旦发生火情,要按要求在最短时间内组织火场扑救,努力做到兵力部署合理、战术运用得当、扑救效果明显。
着力加强防火能力建设。加强先进森林防火装备配备,充分运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升级改造传统防控体系,增加无人机、直升机、以水灭火装备等在森林防火方面的应用,提高应对各种复杂火情的能力;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火中的重要作用,遇有持续高火险趋势,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组织实施人工增雨,进一步降低火险等级;健全完善森林草原火灾报告系统,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积极推广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全面实时掌握火险火情动态。
深入开展森林防火宣传。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使森林草原防火成为全民自觉行为。运用彩旗、条幅、宣传车、新闻媒体和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广泛宣传防火知识、通报典型案例、推送森林防火信息等;在林区公路沿线、火灾多发区、景区景点等重点部位,增设防火警示标牌、宣传标语、火警电话等;推进防火法律法规和常识进课堂、进社区、进住户,对学生、林区景区工作人员和重点区域广大群众等重要群体,做好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常识宣教,切实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全力确保扑火人员安全。始终坚持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彻防扑火工作全过程,坚决防止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全面加强防火队员培训和安全教育,利用手册化、图表化等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每一名扑火队员都熟练掌握科学的森林灭火战法和灭火安全知识,将安全工作贯穿演练、实战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