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
首页
第15版:生活百科

骨密度

骨健康的晴雨表

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骨健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医学上,骨密度是衡量骨健康最常用的指标,从这个骨健康的晴雨表里,我们可以读出很多健康信息。

什么是骨密度

骨骼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年龄增长,机体机能减退,骨骼的骨量会逐渐流失,从而进展为骨质疏松症,使得骨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骨骼的重量,这里不仅包含骨矿物质,还有骨胶原等其他成分。受检测技术的限制,我们说的“骨密度”主要是指骨矿物质密度(BMD),它反映的是以钙为主的矿物质成分的含量。骨矿物质密度能够代表70%左右的骨骼强度,是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指标。

骨密度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检测骨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对骨质疏松症诊断、骨折危险预测以及治疗的疗效监测等方面的作用不尽相同。反映骨矿物质密度的有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仪(DXA)和定量CT(QCT);反映骨骼弹性强度的有定量超声测量法(QUS)。

根据测量部位,还可分为中轴骨(腰椎、髋部)骨密度测量和外周骨(手指、前臂、跟骨等)骨密度测量。其中,中轴骨的DXA骨密度测量的精确度高,稳定性好,辐射低,是目前公认的用于骨质疏松诊断以及随访监测的技术方法,也是流行病学研究常用的骨骼评估方法。

哪些人需要检测骨密度

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已经将骨密度检测项目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中,认为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是合适的。临床上为了明确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通常会对65岁以上女性、70岁以上男性,或存在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骨密度检测:①骨质疏松症家族史;②轻摔后发生过骨折;③身高下降;④体重过轻(BMI<19);⑤服用过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⑥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慢性胃肠道疾病;⑦女性45岁以前停经;⑧性腺机能下降等。

另外,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包括:经常大量饮酒;吸烟或曾经吸烟;每天运动量少于30分钟;不食用乳制品,也没有服用钙片;每天从事户外活动时间少于10分钟,又没有服用维生素D。

骨密度报告如何解读

不同技术的骨密度测量报告并不相同,但所有检测的骨密度值都能够反映患者发生骨折风险的高低,骨密度越低,骨折风险越大。

在DXA骨密度的报告里,我们一般用2节以上腰椎整体和髋部(股骨颈或全髋)的T值和Z值来表示骨密度的高低,T值是与年轻人群比较的结果,Z值是与同龄人群比较的结果。对于停经后的女性或50岁以上的男性,如果任何部位的T值≤-2.5,就达到了WHO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于其他人群一般需要综合Z值以及危险因素等,由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的综合判断。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