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8日
首页
第03版:专家热线

发展林下参种植预期效益好

□ 中药材栽培专家 任跃英

野山参生长在原始林地中,作为珍贵的天然补品,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我国长白山野山参更是稀有珍宝。但由于自然环境变迁、林地的破坏和过度采挖,目前野山参几乎濒危绝迹。为了挽救野山参资源,出现了林下参种植方式,但真正有一定种植面积还是从1958年开始。

由于林下参产业效益预期好,二、三产业资本开始流入,近一二十年来有了迅猛发展,人参林下种植呈现企业化趋势。从1989年起,东北三省开始全面实行林地承包到户,使森林植被得到了恢复,也为野山参创造了生长的环境,野山参资源也因此得到了保护和自然发展;同时林下参的大力发展也推进了野山参资源的恢复,从近年来采挖到的野山参看,虽然总重量下降,但小货数量上升,可见野山参自然繁殖已经有了上升趋势。目前,一些已经达到20年的生长年限,尽管这样的林下参存活率很低,但其总量将可望达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山参总量。林下参的发展也将促进野山参资源的恢复和繁衍。因此预计濒危的传统野山参资源有可能在40年后得到恢复与发展。

国际市场对人参农药残留限制越来越严,除原有的检测项目外,最近有的国家又增加检测其他含有机氯化合物及其降解产物,这样就给我国人参栽培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近年来人参已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客商及消费者对人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此,人参生产质量关把握不好,势必影响商品参的声誉,给人参打入国际市场设下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只有走生产和栽培低农残、无公害低农残的人参生产的道路,使用腐熟的农家肥,适当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推广生物防治,制定绿色生产责任制和村民生产公约,组织技术培训及定期或不定期地生产检查等势在必行。只有走生产和栽培低农残、无公害人参生产的道路,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