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020年09月11日
首页
第03版:专家热线

稻田淹水后处理及晒田撤水管理方法

□ 水稻栽培专家 严光彬

稻田淹水后,耕作层为水分所饱和,空气被排除,气体交换受阻,氧气含量急剧下降,生物呼出的CO_2等气体便相对积累起来,呈还原状态,对水稻吸收营养元素是有利的。

如在还原状态下,无机氮几乎全以铵态存在,有利水稻的吸收和利用。另外在还原条件下可提高磷、铁、锰、硅等元素的溶解度,供水稻吸收利用。如高价磷酸铁是难溶解于水的,在还原条件下,磷酸铁被还原为较易溶解的磷酸亚铁。所以,还原层发达的粘性冲积土有效磷含量较多,渗漏性强的砂质土以及酸性强、活性铁铝多的稻田有效磷少。

但是土壤的还原性过强,也不是水稻生长良好环境。这时因为在还原状况过强时,土壤中产生的亚铁,有机酸和硫化氢含量过多,对稻根产生毒,抑制了稻根对水分和磷、钾、钙等物质的吸收。稻田土壤中氮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以通气不良和有机质的分解等影响最大。

晒田后由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使原来存在渍水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得到氧化,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促进了有机物的矿化,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晒田期间,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但复水后又会急剧提高。因此,晒田在调节土壤养分方面对水稻生长能够起到先控后促的作用。晒田期间稻株总根数白根数增多,复水后的根数增加更多,同时由于晒田引起根系下扎,使稻根在土壤下层的分布比例增加。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时期进行。分蘖末期是晒田的适宜时期,一般是有效分蘖终止期前3天进行晒田,晒田时间为5-7天。晒田程度应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稍重烤,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晒田。

水稻灌浆成熟期是叶同化产物向子实转运积累的关键时期。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下降,叶片养分迅速向子实转移的关系,极易衰退落黄,这些都不利于结实和千粒重提高。因此,保持根系活力,以根保叶,以叶保产。如果后期断水过早,会降低根系活力,影响灌浆,尤其对灌浆期长的大穗型品种,影响更大。在盐碱稻区断水过早,还可能由于缺水返盐,出现“返秆”现象造成严重减产。后期排水过早对整精米率影响也很大。因此,水稻收获前应提倡晚排水、晚断水,一般以出穗后35天以上,收获前7-12天为宜。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