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2日
首页
第13版:文摘精选

一纸承诺书,三十载倾情守护唐氏孤儿

领养弃婴

一纸承诺书给自己“上套”

1956年出生的苑秀华,年轻时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一名公务员。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一家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生马忠林。两人相恋一年多,于1979年4月结婚。

结婚五年,苑秀华一直没能怀上孩子。1984年3月27日,表姐突然抱来一个胖乎乎的男婴,说是别人非婚生子,遗弃在路边的。考虑到他们没有孩子,表姐想把这个孩子交给苑秀华夫妻俩照顾。

苑秀华与丈夫商量后,决定把孩子留下来。他们给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马德海蒂,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道德,心胸如同海洋、大地般宽阔的人。

苑秀华将孩子视若亲生,除了工作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孩子身上。半年过去,夫妇俩发现这个孩子有点异样。他表现得非常“听话懂事”,把他放在床上睡觉,他会长时间一动不动,中间很少翻身,就是醒来时,他也不会抓、爬、打闹。这不是一个正常孩子的行为,苑秀华夫妇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经过佳木斯市医学院诊断,海蒂患的是唐氏综合征,终身不能治愈。

拿着检验报告,苑秀华的心瞬间碎了。表姐出主意,说把孩子送到当地的孤儿院,苑秀华却不同意,海蒂和他们生活了这么长一段时间,早就有了感情,她已经把他当做自己的孩子。

苑秀华夫妇继续带着孩子寻医问药,得到的都是相同的诊断和建议。这种病的患者一般活不过20岁,就算能长大成人,生活也不能自理。苑秀华望着眼神呆滞的孩子,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堵住了,无法呼吸。

1985年6月的一天晚上,苑秀华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由于在经济上无力负担海蒂的生活,她和丈夫一狠心,带着孩子去了一趟动物园,趁他不注意悄悄溜走了。她走出没多远就听到海蒂撕心裂肺的哭声,等到她循着声音找回去,孩子早就没有了踪影。

苑秀华在这一刻醒来,四周一片黑暗寂静。她来到海蒂的床边,用手摸了摸他熟睡的小脸,捋了捋他的头发,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来。

苑秀华想,梦是一个人潜意识的表现,也许在她的意识深处真有抛弃孩子的想法,丈夫或许也有类似的念头。不能让这个想法占据自己的意识,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苑秀华苦思冥想,花了两天时间拟定了一份承诺书。

不管有多艰难

必须照料他直到生命尽头

为了保障孩子未来的生活,苑秀华要求自己和丈夫签定一份承诺书。最终,马忠林和苑秀华都在承诺书上签了字,并一式两份,各自保管。

承诺书上规定:不能送走、遗弃孩子;将来不管有没有亲生的孩子,绝不虐待海蒂;不管发生什么变故,哪怕只剩下一个人,都要把孩子抚养长大,倾其所有为海蒂治病。

几个月后,苑秀华随丈夫从东北来到山西临汾。他们举家搬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马忠林的叔叔在这里,年迈无人照顾;二是因为他们不希望别人在背后议论海蒂,想给他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苑秀华决定自己带孩子,可带大一个唐氏患儿谈何容易。苑秀华夫妻俩的工资只有100多元,一次外出治病要花费近百元,还不包括药费。他们为此欠下了上万元的债务,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笔巨款。1989年,马忠林为了多赚点钱,毅然辞职下海。他卖过菜,做过服装、鞋袜等小生意,后来承包了建筑工程,家里的经济状况才明显好转。

时间一点点过去,苑秀华的肚子始终没有动静,丈夫没有问过她,她也不敢到医院去检查。他们谁都不愿伤害对方,选择沉默。如果说还有什么想法,就是希望海蒂健康快乐地成长。不能治愈孩子的病,起码要让他活过20岁,活得越久越好,更要有生活质量,这是苑秀华和丈夫许下的庄严承诺。

丈夫在外打拼事业,家里的事就由苑秀华担着。多年来,苑秀华单位、家庭两点一线,几乎没有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她不舍得在自己身上花一分钱,大多数衣服都是在未婚时买的,多年没有添置新衣服,更舍不得买化妆品打扮自己,省下来的钱都用在了海蒂的治疗和生活上。

苑秀华省吃俭用,丈夫马忠林对自己也极度“抠门”。他从东北转战西北,再南下到广东打拼,出门在外时常用方便面充饥。夫妻俩齐心协力,就是希望给海蒂提供更好的生活。他们不是亲生父母,却胜似亲生父母。

无私大爱换来回报

为残疾人群体奔走呼吁

在爱的感应下,海蒂茁壮成长。苑秀华深深感到:孩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一次,苑秀华发高烧躺在床上,正巧丈夫不在家。苑秀华的呻吟声引起海蒂的注意,他表现得非常焦急,不断过来问妈妈感觉怎么样。后来,他从小药箱内翻出药片,端着白开水给妈妈喂药,还说“吃了药病就好了”,苑秀华流着泪,把海蒂拿来的药服下。

只要有好吃的,哪怕是一瓶水,海蒂一定会让妈妈和爸爸先尝一口。这个奇特的一家三口,已经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这份感情是苑秀华和丈夫用30多年的心血浇灌出来的。如今,海蒂已过而立之年,这打破了当年医生们的预言,然而,他的智力水平依旧不到十岁。那份承诺书还在发挥效用,可岁月不饶人,苑秀华夫妇都过了花甲之年,孩子将来的生活会怎么样?好在马忠林打拼挣下不少的积蓄,苑秀华和他商量好:要带着海蒂一起进养老院,让全家人继续在一起。

因为家中有残疾儿的缘故,苑秀华特别关注社会上的残疾人。这些年,她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一边为残疾群体奔走呼吁。

2019年,苑秀华在中央电视台一档谈话类节目的现场深情地对丈夫说:“这辈子没能给你留下孩子,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如有来世,我一定还你一个圆满的人生。感谢你与我签那份协议,感谢你真心的理解。”那份掷地有声的承诺书,彰显出苑秀华和丈夫无私的大爱。这份爱必将穿越时空,谱写一曲感人的生命之歌。

据《现代家庭》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