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9日
首页
第09版:致富典型

激发活力走富路

□ 蔡冲春

走在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大石棚子村刚铺设的柏油路上,和煦的春光洒在身上,温暖宜人。

一进贫困户赵立军家,便传来阵阵鸡鸣狗吠声。石人镇副镇长、驻村第一书记王春庆一边走,一边介绍赵立军家致贫的原因。走进屋里,女主人张艳正在轻轻晃动着钢箩,一粒粒金黄的小米不断落下。地上,一个个油桶里,装满了正在沉淀的苏子油。“我们家的小米不上化肥、不打农药,都是人工除草,品质绝对好。苏子油是冷榨的,营养成分一点儿都没有丢失。”张艳手里的活儿不停,嘴也不闲着。“在王书记的鼓励下,我们才下定决心种植地道的小米和苏子。也是他帮助销售,使因病因学致贫的俺们走上了致富之路。”

大石棚子村山多地少,不适合规模种植养殖。为夯实脱贫产业项目,王春庆便根据村里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经济项目。动员贫困户管廷强发展庭院经济时,为打消他的顾虑,王春庆实行兜底保障,为其购买种子、提供人工费用、负责销售,全部采用绿色原生态种植方式,无农药化肥,种植苏子1.6亩,当年就实现增收2450元。

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收益的增加,激发了贫困户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2019年,赵立军等三户贫困户种植苏子25亩,收获苏子籽5000余斤,榨苏子油1200斤;种植小米10亩,收获小米800余斤,总体增收近3万元。尝到甜头的贫困户们信心更足了,今年将扩大苏子种植面积,并增加了红豆、黄豆、黑豆等经济作物品种,准备收入再上新台阶。

顺着山路而行,林间传来鸡鸣声。“这些鸡都在山上溜达、觅食,而且能飞上树。”王春庆介绍道。果然,在树林里,五六个小箩筐嵌在距离地面半米多高的枝杈上。一只母鸡探出头来,骄傲地叫着,飞速落地,向远处的鸡群奔去。箩筐里,三个热乎的鸡蛋摆放其中。贫困户于正敏一手提着篮子,一手忙着捡拾鸡蛋,笑眯眯地说:“现在刚开春,200只母鸡每天下五六十个蛋。天热后,每天能下100多个。每个鸡蛋卖2元钱,来山上捡鸡蛋,就像捡钱一样。”

于正敏家依山傍水,是天然的林下养殖基地。经过深入探讨后,王春庆动员于正敏散养林下鸡,并安装了实时监控,帮助建设了三座鸡棚。2018年养殖林下鸡150只,年内增收4000余元。去年扩大规模到500只,并增加了林下乌鸡、大鹅养殖,年内增收两万余元。两年林下养殖的持续增收,给于正敏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今年他决心再扩大林下养殖规模。

清澈见底的大石棚子河水,潺潺流过村里。去年村里实现了硬覆盖,家家户户围起了彩钢栅栏,今年要在河边、村里种上三叶草,在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一项项发展规划,正流过王春庆的心头。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