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公司在延吉市,营业执照复印件少盖个章,要是再跑一趟,花费实在太高了!”近日,来自延吉市某文化传媒公司的负责人王女士,在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经历了一场从“忧心忡忡”到“如释重负”的立案体验。这得益于该院自2025年9月起推行的“容缺立案”机制——在核心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允许当事人对次要材料“容缺后补”。
货款被拖欠,小微企业陷困境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王女士的工作室与当地一家商贸公司签订设计服务合同,约定为其完成产品包装设计。王女士和员工加班加点,按时交付了设计成果。然而项目完成后,对方却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迟迟不支付4.8万元尾款。“这笔钱对我们只有几个人的工作室来说,就是下个月的房租和员工工资。”王女士坦言,在多次催要无果后,她决定诉讼维权,但对按照网上模板准备的材料是否合格心里实在没底。 “容缺”机制破困境,当场立案暖人心 立案窗口在审查材料时发现,王女士提供的立案材料中,营业执照的复印件没有加盖公章。而令王女士欣慰的是,法官告知她,此情况符合“容缺立案”条件,当场为其办理了立案登记,并同步出具《容缺立案受理通知书》与《材料补正告知书》,明确补正材料的具体时限与提交方式。“真没想到这么顺利!法院信任我们,我们也要讲信用。”回到延吉后,王女士第一时间补盖公章,及时向法院邮寄了补正材料。 机制显成效,司法护航营商环境 王女士的经历是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推行“容缺立案”机制的一个缩影。“我们理解小微企业发展初期的艰难。”立案第一庭副庭长杨晓晨表示,“‘容缺立案’并非降低立案标准,而是转变服务理念,从‘被动审查’到‘主动服务’,核心是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 初审:张立蕴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