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你们在‘法治讲堂’里讲的这些骗人手段!”8月10日,临江市六道沟镇六道沟村的辛大爷紧握着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民警的手,心有余悸又满怀感激。原来,他接到一个冒充“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对方声称他涉嫌犯罪,要求转账“保证金”。危急关头,辛大爷猛然想起派出所民警在“红盾法治讲堂”上详细拆解的类似套路,果断挂断电话并向民警核实,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这份警觉,正是源于一堂扎扎实实的普法课。 2025年以来,为切实提升辖区群众法治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打通普法惠民“最后一公里”,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六道沟边境派出所联合当地司法所、村委会,创新打造“红盾法治讲堂”,将法治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让法律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阵地前移,课堂扎根家门口 派出所摒弃了以往“发传单、走过场”的传统模式,将普法阵地直接下沉到村屯。依托村委会活动室、村民文化广场、驻村警务室等群众聚集场所,设立固定的“红盾法治讲堂”普法点,悬挂醒目标识标牌,定期更新宣传栏内容。“现在走到广场,遛个弯的功夫就能看到新贴的法律知识,抬头就能学,真方便!”村民王大姐指着宣传栏说道。这种“抬头可见、随时可学”的模式,让普法宣传真正融入村民的日常。 内容入心,法言法语变乡音 “红盾法治讲堂”的生命力在于贴近群众需求。派出所民警与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普法轻骑兵”,精心选取宣讲内容。边境政策法规、土地承包流转、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债务、本地村规民约……这些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成为讲堂的“主菜”。民警们用带着“苞米碴子味”的乡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吉林省边境管理条例》等专业法律条文掰开揉碎,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炕头话”“田间话”。“以前听法律条文像听天书,现在民警讲得明明白白,都是咱身边的事,听得懂,记得住!”村民老刘感慨道。 反诈筑盾,守护群众钱袋子 面对当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红盾法治讲堂”迅速化身为“反诈前哨”。民警结合最新诈骗手法,精心制作警示案例课件和短视频,不仅在讲堂上深入剖析,还通过村民微信群、村广播等渠道滚动推送。“养老诈骗”“刷单返利”“冒充领导、熟人”……一个个骗局的本质被无情揭露。这种持续、精准的宣传攻势效果显著。据统计,今年以来,“红盾法治讲堂”已成功预警并阻止潜在诈骗案件8起,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20余万元。 矛盾调解,法治阳光润心田 “红盾法治讲堂”不仅是普法阵地,更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会诊室”。派出所整合资源,由民警、司法调解员、村干部、村内有威望的长者共同组成调解团。依托讲堂平台,对日常走访排查出的邻里纠纷、土地争议、家庭矛盾等,进行现场说法,就地调解,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大家坐在一起,有民警讲法理,有长辈讲情理,还有村干部讲道理,很多疙瘩当场就解开了。”夹皮沟村委会周宗霖书记介绍道。截至目前,依托“红盾法治讲堂”平台,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群众点赞,心中有了明白账 “红盾法治讲堂”的成效,最终体现在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上。“以前签个啥合同,心里直打鼓,手都哆嗦。”村民李大姐在参加完关于合同风险的专题讲堂后,笑容爽朗,“听民警同志掰开揉碎一讲,哪些地方有‘坑’咱心里门儿清,再不怕被合同‘坑’了!”村民老温曾对土地流转政策一知半解,顾虑重重。在讲堂上详细咨询了民警后,他终于放心地签了合同,“政策讲得透透亮亮,该咋办、有啥权利,心里有了本‘明白账’,签得踏实!” 红盾之名,既象征着国门边境的坚实守护,也蕴含着将法治之光照亮群众日常的朴素承诺。六道沟边境派出所通过“红盾法治讲堂”这一方小天地,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乡村秩序与和谐的基石,让法治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当每一位村民都手握法律这本“明白账”,脚下的路便少了迷茫与磕绊,乡村的安宁与幸福才更加坚实可感。 初审:郭小宇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