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省乡村振兴局5月10日新闻发布会实录
日期:2022年05月12日 来源:吉林农村报

吉林城乡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吉林省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聚焦稳基础、保长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开创吉林“三农”工作新局面。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韩阳先生,向大家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共同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乡村振兴局三位副局长何靖东先生、金烈先生、余乐谦先生,请各媒体对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给予充分关注和深入报道。

吉林城乡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下面首先请韩阳先生介绍情况。

韩阳: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去年的5月10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宣告我省与全国一道,正式消除了绝对贫困。同日,省委书记景俊海和省长韩俊一起为新组建的省乡村振兴局揭牌,这也标志着我们站上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起点,开启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一号文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内容,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明确提出工作要求,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以扎实的工作成效,在国家首次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获得“好”的等次,第三方评估群众认可度达到95.42%,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持续巩固拓展,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脱贫群众增收更快。2021年,全省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2079元,同比增长20.1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全省农民收入增速10.4个百分点,其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34.88%、27.55%,脱贫群众自我发展意识和自主增收能力明显增强。全省脱贫地区农民收入达到12906元,同比增长12.3%,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全国农民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达到了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的“两个高于”目标。

二是脱贫基础更稳。建立24个中省直行业部门参加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厅际沟通协调机制,创新设立村组防返贫监测员62116人,加强全覆盖排查、常态化监测、针对性帮扶,到年底全省85.88%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开展两轮“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摸排整改提升专项行动,保持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失学辍学;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住院、慢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保持在90%和80%;六类农村低收入群众动态新增危房5060户全部完成改造;脱贫人口饮水安全保持全覆盖,51个县初步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县级统管。实施产业帮扶项目558个,带动脱贫人口42万人。光伏扶贫收益累计到位15亿元,受益脱贫人口26.15万人。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11.29万人,超出上年5个百分点。摸排核实各级各类扶贫项目资产292.97亿元,已确权92.98%。全省脱贫人口享受低保政策21.04万人,农村困难群众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14.2万人,发放60周岁以上脱贫老年人补贴22.01万人。

三是政策衔接更紧。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标中央衔接政策跟进出台49项具体政策举措。全省筹措使用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衔接资金37.5亿元,到年底支出进度达到9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资金、省级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分别达到55.7%、60%,做到了投入力度不减、投入方向更优。确定13个省级重点帮扶县,给予14个方面政策集中支持,县均获得财政衔接资金1.29亿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落实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资金2.4亿元,从产业就业、配套设施、社区治理上继续巩固提升。完成各级部门包保和驻村干部调整轮换,向2038个村选派驻村干部5395人,实现脱贫村、重点边境村、易地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全覆盖。深化8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建立长春—延边省内帮扶协作关系,启动“万企兴万村”吉林行动。与8家在吉银行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当年全省涉农贷款余额5510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放8106户3.12亿元,脱贫户“6+N+1”产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8670万元。

四是工作体系更实。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纳入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范畴,强化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线推进工作机制。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乡村振兴局重组挂牌,9个市州和34个县市(占到57.6%)设置为独立机构。借鉴脱贫攻坚经验,从省直部门抽调优秀干部30人,组建省乡村振兴调研指导组。启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渡期专项监督,分类提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分值权重,组织开展了市县党委政府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持续加大对新上岗干部和农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训宣传力度。

五是乡村面貌更新。在全国率先出台12个专项工作方案,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全省6类村庄分类布局、2780个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农村道路、供水、电网、新能源、新基建5项建设工程,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农房质量安全、人居环境整治6个提升行动,全省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3%,乡级行政区5G通达率98%,县域内医疗就诊率达到90%以上。开展千村示范创建百日攻坚,集中支持重点边境村发展,创建首批包括374个脱贫村在内的1022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点线面统筹发力,全省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整体面貌得到全方位提升。

中国日报:刚才我们了解到,过去一年,吉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局良好,在国家考核评估中也取得了好的成绩,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今年吉林省将如何保持住这一良好势头呢?

吉林城乡网-

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韩阳

韩阳:3月以来,我省突发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这场抗疫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但这场疫情对今年我省巩固脱贫成果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定增收、稳岗就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和新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全力应对疫情影响,守底线、促增收、抓建设、稳政策、聚合力,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

一是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加大扶贫项目资产长效监管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分层分类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救助保障,落准落细落实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措施,切实把各类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脱贫基础稳固、成效持续拓展。

二是全力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稳定增加收入的根本性举措,更加突出用发展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出台应对疫情影响巩固成果十一条措施,印发《关于做好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确保“一天不耽误、一户不落下、一亩不撂荒”,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组织开展全省“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专项行动,指导各地用好财政衔接资金,高质量谋划实施产业帮扶项目,建立紧密的联农带户利益联结机制;同时,坚持转移外出务工、就近就地吸纳和公益岗位安置统筹发力,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人数不低于上年水平,不断增加脱贫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继续实行兜底性保障,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稳妥有序推进政策体系衔接。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抓好现有49项衔接政策运行情况监测,进一步细化落实过渡期其它帮扶政策,确保不因政策问题造成规模性返贫。继续保持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不减,盯紧抓实中央和省财政衔接资金使用进度,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框架协议落实,继续推行脱贫县支农再贷款、脱贫户“6+N+1”产业保险、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等有效举措,形成多元投入支撑。协调中省直部门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在1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集中支持上再有所突破。

四是点面结合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突出规划引领、工程建设、服务提升、示范创建四个主攻方向,制定印发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和17个专项工作方案,完成有需求有条件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全面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水平,集中力量抓好千村示范创建和重点边境村发展,让更多农村居民尽早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不断汇聚齐抓共促强大合力。总书记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们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规划实施、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行业部门分线推进的工作机制,会同中省直部门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五项工程”,深化拓展包保帮扶、驻村帮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省内协作帮扶、社会组织帮扶和“万企兴万村”吉林行动,继续实行常态化调研指导、全方位监督监管和最严格考核评估,线上线下层层开展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持续加大总结宣传力度,形成全省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的生动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请问吉林省在防止返贫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余乐谦:去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第一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第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省乡村振兴系统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坚持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首要任务,把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和部门会商协作机制,建立了6.2万人的村组防返贫监测员队伍,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倒边的完整工作体系,常态化、不间断开展基层走访、部门筛查,适时组织集中排查,紧盯农户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情况,及时将因病、残、灾、疫情等原因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认定为监测对象,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去年,全省监测对象85.88%已经消除了风险,没有出现1例返贫致贫的现象,在年度后评估中得到了充分认可。

今年,在防返贫工作方面,我们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稳定消除风险、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主要措施是完善1项机制,开展2项排查。

一是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依照国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指南》,进一步细化我省的监测标准、帮扶办法、操作规程,进一步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和工作对接,及时应对解决各类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

二是做好常态化排查筛查。持续发挥村组防返贫监测员作用,常态化、不间断开展走访排查和部门筛查,及时发现、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对突发困难的农户,可通过“绿色通道”先行救助并落实帮扶,后履行有关程序。

吉林城乡网-

三是组织开展全省集中排查。上半年、下半年将分别开展一次“清仓见底”式的集中排查,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上半年的集中排查,我们已经按计划完成动员部署和业务培训,在6月30日前完成。下半年的集中排查工作将在四季度开展。

同时持续宣传防返贫监测政策。采取发放宣传单、入户宣讲、媒体广播等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相关政策,让群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道怎么申报、找谁帮忙,真正让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群众解难的实事好事。

吉林广播电视台:无论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请问吉林省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方面,有哪些做法和亮点?

吉林城乡网-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金烈

金烈: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持续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取得了一些突出成效。

一是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脱贫攻坚期全省累计建设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帮扶项目5485个,15个脱贫县全部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到3个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支柱产业,许多脱贫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初步构建起以棚膜瓜菜、食用菌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猪牛羊禽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以乡村旅游、电商和光伏为主的新模式新业态,目前,我省脱贫县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一二三产初步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乡村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全省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家、农民合作社8.2万家、家庭农场14.5万户;创建省级产业园区51个、脱贫地区占了1/3以上;2.6万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全部转化为乡村振兴指导员;培训农业经理人、专业农机手等乡村振兴领军人才2800余人;组建54支科技特派员专家队伍和22个产业技术专家组,招募83名农技特聘员;为1489个脱贫村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6000余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保障更加有力、后劲明显增强。

三是创新产业联农带户有效模式。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70%以上的脱贫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截至去年底,乡村产业已累计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09.2万户次。通过产业赋能,80%以上的脱贫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产业帮扶志智双扶成效还是十分明显的。

人民网:能否介绍一下,各级各部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何靖东

何靖东:乡村振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我们注重把社会资源与政府资源结合起来,在统筹协调、组织引导上下气力,使省内外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到吉林乡村振兴的实际工作中来,突出体现在“四个新”上。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乡村振兴联系点得到新拓展。建立38位省领导乡村振兴“一县一乡一村”三级联系点制度,印发了6项工作职责,示范带动广大基层抓巩固拓展、促乡村振兴。9个市(州)共有291位厅级领导,确定了57个县级、222个乡级、291个村级乡村振兴联系点;53个涉农县(市、区)共有1283位县领导,确定了570个乡级、2436个村级乡村振兴联系点,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

二是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取得新成效。积极协调配合中央政研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农发行、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一汽、国药集团这8家中直单位,帮扶省内国家级脱贫县,去年中央单位领导到定点县考察149人次,选派干部30人,投入和引进无偿帮扶资金约4.27亿元,引进帮扶项目61个,招商引资9042万元;培训干部人才17270人次;购买脱贫地区农产品3178万元,帮助销售近1.73亿元。省委省政府专门向8家中央单位致信表达了感谢。

三是包保帮扶和驻村帮扶得到新强化。拓展了乡村振兴帮扶覆盖面,除脱贫村之外,还向易地扶贫安置村(社区)、部分任务重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7大类、2038个村,全覆盖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5395名,派出驻村工作队1652支,占全省村总数的21.8%。协调一汽集团、吉林大学等中直部门(单位)联合帮扶48个重点村。建立了全省驻村干部电子台账,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对驻村干部的全覆盖教育培训。

四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打开新局面。与9家在吉大型银行举行集中签署“金融服务吉林乡村振兴”合作框架协议仪式,“十四五”期间围绕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大产业集群、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村普惠金融等重点领域,协议投放信贷量6050亿元,切实强化对吉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支持。

香港商报:我们注意到,吉林省有些地方的帮扶产业发展还不平衡,水平还不高,如何保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和高质量?

韩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五大振兴的第一条就是产业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产业兴旺。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具有助推器、压舱石的作用。省委省政府一直对加快乡村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从六个方面着手发力推进。

一是抓产业谋划。组织脱贫地区不断完善“十四五”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千亿斤粮和千万头肉牛工程,突出特色和全产业链开发,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服务业,加快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抓政策扶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将产业帮扶资源有序转到乡村产业振兴。推动财政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主要支持乡村产业发展,今年中央衔接资金和省级衔接资金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比例都不低于55%。稳定并完善小额信贷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产业用地需要,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三是抓产品销售。广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地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

四是抓主体培育。从资金项目、金融保险、用地用电、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扶持政策与联农带农效果挂钩,推动各类主体更好带动脱贫户、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五是抓基础建设。着力推进产业路、农田水利、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产业基础建设,不断完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将千村示范创建工程与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点统筹设计、一体联动,打造“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六是抓科技服务。积极组织省内农业科技单位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开展产业指导,稳定乡村振兴指导员和产业技术专家组队伍,扩大特聘农技员计划实施范围,加大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脱贫地区打造一支不走的科技帮扶队伍。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林省各地都开展了千村示范创建工作,请问这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金烈:脱贫攻坚后又一重要任务就是乡村振兴,我省从2021年开始将千村示范创建工作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载体,积极推进,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创新确立了“九有六无”标准,也就是有特色产业、有村集体收入项目、有顺畅排水、有垃圾处理设施、有清洁环境、有整洁院落、有干净居室、有绿化美化亮化、有长效机制,无卫生乱象、无路面破损、无不安全住房、无私搭乱建、无不良习俗、无规模性致贫返贫现象,通过抓标准、抓建设、抓机制,全省首批1022个示范村创建工作已经通过了市县的验收。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创建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不断扩大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以千村示范创建推动乡村建设工作,以乡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体概括为“3311”:

第一个“3”,就是建立三个机制。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验收机制。对照“九有六无”标准,进行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二是建立常态化督导暗访机制。省级将从2022年开始,对以往年度创建村不定期进行督导暗访,发现重大问题或明显反弹的,给予摘牌处理。三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做到“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投入、有监督。

第二个“3”,就是明确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村庄规划。探索以乡镇、重要片区为单元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杜绝短期创建行为,实现创建村规划编制全覆盖。二是突出整体布局。继续坚持以省会城市、市县城区周边及重点镇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活跃等区域为中心,以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为中心,对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打造引领示范带、示范片区,凸显连点成线创建效果。三是突出农民主体。在创建村全覆盖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全覆盖建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全覆盖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覆盖发挥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科技小院载体作用,更加充分调动农民自觉参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1”,就是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集聚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合力,在“千村示范”创建村中打造一批具有单项或多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引领的示范村。各级乡村振兴部门加强同妇联、团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帮扶等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资源向创建村集中,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社会参与度。

另一个“1”,就是做好示范创建结合文章。充分结合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宜居农房改造试点村等试点建设行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推进共同创建;注重将“千村示范”创建与乡村建设行动、“十大产业集群”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等有机结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将创建村打造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承载地。

吉林日报:今年在整合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方面,我们有哪些考虑?

何靖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今年着重从3个方面创新、发力,汇聚更多力量来支持乡村振兴。

第一,成立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充分发挥高校支持作用。协调省教育厅、吉林大学,筹备并召开联盟成立大会。推动联盟开展团组式支持,根据成员高校的特点、特长,划分若干团组、聚焦不同的乡村振兴目标进行支持服务。推动联盟开展区域协作支持,探索把成员高校分别与9个市州和梅河口形成协作支持关系,以增强双方归属感、责任感和支持的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联盟开展需求侧支持,围绕县域的乡村振兴工作需求为主进行支持,组织引导成员高校、团组,及时向基层提出需求清单,按需提供点题式帮扶和支持。在日常工作中,着力发挥联盟高校的人才、学科、科研、文化等资源和优势,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高端智库和协同创新平台,提供智库支持、培养培训人才、深化振兴实践、转化科研成果。

第二,突出重点领域,大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方面,召开我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联席会议。积极推动省农发行、省农行、吉林银行、省农联社、九台农商银行等9家在吉金融单位有效落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突出支持重点帮扶县、重点村、千万头肉牛工程、重大扶贫产业项目等重点,引导金融单位加大对县、乡、村级的信贷投放力度。针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农村普惠金融创新力度,增加信贷投放额度。另一方面,举行我省政银企支持乡村振兴对接会。组织9家金融单位和与其业务联系密切的优质企业,吉林省乡村振兴促进会所属会员企业等,有实力、意愿强的金融单位和涉农带农企业,与重点帮扶县、重点村所在县、重点村集中的乡镇、扶贫龙头企业等进行大对接,促进金融资源、产业资源与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零距离对接与合作。

第三,分类打造载体,引导广大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一方面,联合省民政厅制定我省社会组织《支持乡村振兴6项主题行动方案》,按照社会组织主要功能、特点,切实合理把全省2万多家社会组织分为经济发展型、研究培训型、慈善关爱型、医疗保障型、社会治理型等类别,再创设了6项支持乡村振兴主题行动,引导社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专项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分别举行6项主题行动的启动仪式。遴选工作基础好、社会口碑好、影响力大的社会组织,举行省级主题行动的启动仪式,做好全媒体宣传,有效提升主题行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科技日报:在推动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走深走实方面吉林省有哪些创新做法?

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余乐谦

余乐谦:不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是推进乡村振兴,重心在基层,实效也体现在基层。所以必须了解基层、熟悉基层、支持基层。借鉴脱贫攻坚期的成功经验,2021年9月,省委成立省乡村振兴调研指导组,由省委组织部从26个省直部门抽调30名干部,组成6个组,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和督促,帮助基层发现解决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总书记强调,“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8个多月来,调研指导组多轮次进村入户调研走访,切实把问题发现解决在基层一线;全覆盖开展重点边境村调研,积极提出兴边富民参谋建议;严要求开展省内后评估和包保成效考核,全面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工作质效,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各组累计下乡调研6轮46天,行程59696公里,进村524个,走访农户2580户,发现反馈推动整改点位问题737个,队伍的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提升。

下一步,调研指导组将以抓落实为第一责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督导,持续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成效巩固,督促推动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并注重挖掘总结基层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切实发挥好调研、参谋和推动落实方面的独特作用。


0
责任编辑:初慧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