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吉林省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领域迎来历史性突破——东辽县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成功签约。这标志吉林省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不仅翻开新篇章,更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势”与“经济优势” 双向转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为吉林省首个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试点,安北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生态“含金量”源于多年系统性治理。近年来,东辽县通过多部门协同发力,构建起“五道防线系统防治”模式,实施东辽河源头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等一系列工程,让总面积12.48平方公里的流域实现“脱胎换骨”,水土保持率达97.2%,林草覆盖度提升至76.8%,生态岸线比例达71.4%,小流域出口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以上。如今的安北小流域,水系畅通、水清岸绿,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强,更形成“生态保护+生态旅游+生态种植”的复合产业模式,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治理前的1.62万元增长至2.10万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吉林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指出,安北小流域的成功实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通过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形成的“生态资产”进行整体打包,挂牌出让经营权、碳汇及其他生态产品,不仅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吉林样本”,更首次在松辽流域实现核算指标全、覆盖范围广的价值核算突破。这种“从治理到转化、从生态到经济”的创新模式,既破解了生态保护资金可持续投入的难题,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初审:张立蕴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