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临江市建国街道依托特色党建品牌,积极搭建“三新”组织双向桥,深入探索基层治理全新模式。
组织覆盖,厚植红色根基。秉持“应建尽建、灵活设置”原则,借助网格化管理模式,对辖区“三新”组织开展“地毯式”摸排。通过建立党建工作台账,精准掌握“三新”组织的基本情况,对尚未组建党组织的,灵活采用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实现应建尽建。同时,选派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党建指导员驻点指导,将政策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等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推动“三新”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红色基因成为基层治理的“根与魂”。
活动联开,筑牢治理基石。以“资源共享、活动共联”为抓手,整合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三新”组织阵地等场所资源,常态化开展联建活动。例如,积极号召美团骑手,免费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等特殊群体,将“家之味”公益餐厅的餐食贴心送到家门口,共同投身社区养老志愿活动;举办社区运动会时,临江市五阳泉天然饮品有限公司不仅热情参与其中,还慷慨提供奖品赞助;临江市众通快递服务有限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工作,认真清理小区积雪等。通过多元主体的“共商、共建、共治”,将活动成效切实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行动,进一步筑牢基层治理坚实的群众基础。
驿站开设,拉近距离温度。以“服务暖心、阵地贴心”为目标,在正阳路精心打造1家“暖心驿站”,配备饮水机、微波炉、充电设备、应急药品等便民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的贴心服务。同时,延伸驿站功能,设立“民情收集点”,由驿站志愿者记录“三新”群体及周边群众的诉求,通过“驿站收集—街道分流—部门办理—反馈闭环”机制,将服务阵地转化为联系群众的“前沿哨所”,让“小驿站”成为传递党和政府关怀的“大窗口”,在细微处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基层治理充满民生温度。
通过搭建“组织引领、活动联结、服务暖心”的双向桥,建国街道成功激活“三新”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畅通群众诉求表达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在未来的发展中,建国街道将持续深化这一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初审:郭小宇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吉林城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