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寒意渐浓,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的珲春敬信湿地却生机盎然。数万只大雁振翅盘旋、白鹭轻盈掠水,在此驻足休憩、补充能量,为接下来的漫长南迁之旅蓄力。作为守护边境口岸安全与周边生态的重要力量,圈河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已连续五年主动延伸职责边界,以 “警民联动、巡护结合、宣传先行” 的精准模式,为候鸟打造出一条安全无忧的迁徙 “平安通道”,用五年如一日的坚守与行动,守护着这片生态福地的生机与活力。

敬信湿地,不仅是西伯利亚候鸟南迁进入中国的 “第一站”,更是边境生态防护的关键区域。自五年前首次启动候鸟保护专项行动以来,圈河边检站便将这份责任刻进日常 —— 每年春秋两季候鸟迁徙关键期,专项防护行动都会如期展开。今年 10 月中旬候鸟陆续飞抵后,该站再度升级防控举措,巧妙将边境巡逻与候鸟保护有机融合:抽调精干警力组建 “护鸟巡逻队”,沿着湿地周边的边境线、口岸连接线开展不定时巡护,重点排查非法猎捕工具、劝阻违规进入湿地的人员车辆,同时细致清理游客遗留的垃圾杂物,只为给候鸟营造一处安全、洁净的栖息家园。
“湿地周边芦苇茂密,部分区域紧邻边境线,五年来,我们始终既要筑牢非法越界的‘安全防线’,也要守住候鸟不受伤害的‘生态防线’。” 巡逻民警冯麟祥介绍道。针对龙山湖、稻田湿地等候鸟集中区域,民警们在五年实践中不断优化巡护方式,如今已形成 “徒步巡查 + 无人机航拍” 的立体巡护模式,每周至少开展 3 次全覆盖排查。五年来,累计清理破旧渔网、塑料垃圾等隐患物品超百件,劝离违规靠近候鸟栖息地的摄影爱好者、游客近百人次;仅今年行动启动至今,便已清理隐患物品 20 余件,劝离违规人员 12 人次,有效规避了人为干扰对候鸟的影响,让候鸟能安心在此停歇。

“敬信湿地的生态好不好,候鸟最有发言权。作为移民管理警察,我们既要守好边境线的‘安全关’,更要护好生态环境的‘绿色关’,这一坚守,就是五年。” 圈河边检站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该站始终将边境生态保护纳入日常工作重点,民警们带头深入湿地清理垃圾、宣传候鸟保护知识,用 “国门卫士” 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保护的责任与担当。从最初的基础巡护到如今的立体防控,从单一清理到警民联动,五年间,保护模式在升级,但守护候鸟的初心从未改变。
如今,漫步敬信湿地,时常能看到这样动人的画面:成群的大雁在金黄稻田上空列阵盘旋,白鹭在澄澈湖面上翩翩起舞,移民管理警察的身影穿梭在湿地周边,与村民、候鸟和谐共处。这道独特的生态风景线,是圈河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用五年坚守筑起的 “平安屏障”,也让每年南迁的候鸟,都能在这片湿地感受到不变的温暖与安心。
初审:张立蕴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吉林城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