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农公社
返回
辉南县西南岔村:乡风新韵促振兴
日期:2025年09月25日 来源:

在辉南县东部的石道河镇西南部,西南岔村这片承载着抗联记忆的土地上,文明乡风正与红色基因深度交融,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出别样光彩。这个幅员面积22.3平方公里、下辖3个居民组的村庄,在1170名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摘得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吉林省 “百村提升”千村示范村等多项称号,用实践书写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答卷。

党建引领是西南岔村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村“两委” 班子带头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带动36户114名村民增收致富,以实干赢得群众信任。在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总能看到党员冲锋在前的身影:改造玉米栈仓时20余名党员带头腾挪院墙,修建村部缺办公地点时老支书主动借出闲置房屋,党员的担当作为有效凝聚起 “共建家园”的强大合力,让文明建设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红色文化为西南岔村的文明乡风注入了精神灵魂。作为杨靖宇将军领导抗联活动的重要区域,该村深度挖掘红色资源,2018年启动建设石道河抗联纪念馆,这座采用东北林区 “木刻楞”结构的建筑,以5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纪念馆以时间为轴,通过 “勇赴国难、苦难岁月、团结御侮、薪火相传”四个篇章,借助实物、图文、微缩场景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1933年至1940年间抗联将士的战斗历程。其中,1939年春杨靖宇将军在该村召开的抗联一路军领导会议被浓墨重彩展现,这也成为纪念馆选址于此的重要原因。如今,这里已成为杨靖宇干部学院现场培训教学点,与县内兵工博物馆、辉南抗联红色文化体验馆实现 “三馆融合”,累计接待党员群众15万余人次,让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生活。与此同时,“抗联第一哨” 遗址得到保护性开发,石道河子会议情景剧定期演绎,并打造集培训、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抗联文化中心主体,使红色文化的传播阵地不断拓展。

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让文明内涵愈发丰富。西南岔村从生产生活中汲取文化养分,打造农事体验区,让游客在摊煎饼、采蓝莓的体验中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村民手工制作的粘火勺、大煎饼、山野菜加工品成为特色旅游产品,让饮食文化在市场中延续生命力。“爱上西南岔”系列活动、泼水节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元素,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大家的文化认同感,让传统与现代在乡村舞台上碰撞出文明火花。

新农人的培育为文明建设注入新鲜动能。村党支部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组织 “两委”班子外出学习先进经验,摒弃单一种植思维,发展大榛子、蓝莓、树莓等特色产业。通过引入第三方运营田园综合体,打造烧烤营地、采摘园等文旅项目,不少村民从传统农民转型为旅游从业者,在增收致富的同时提升了文明素养。红色教育与技能培训的结合,让更多村民成为既懂技术又有情怀的新农人,为文明乡风建设持续注入活力。


(吉林城乡网)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
吉林城乡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