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曙光镇秉持“一镇一业、多村一品”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推进“多村一品”产业发展中取得阶段性成效,产业覆盖面持续扩大,联农带农效益显著增强。
党建引领,科学布局,构建“多村一品”产业新体系
曙光镇紧紧围绕思想转变、产业选择与区域布局三大核心,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加快构建多元协同、特色鲜明的“多村一品”产业新格局。
围绕转变思想谋产业。曙光镇通过专题会议解放思想、组织实地考察拓展视野,激励村党组织书记敢于探索、善于作为,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要我干”转化为“我要干”。支持能力强、思路活的村书记率先试点,目前已推动10个村集体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尝试了骡鸭养殖、绿优米种植、鲜食玉米、民宿旅游、休闲垂钓等9类项目,形成村村谋产业的浓厚氛围。
围绕联农带农定产业。重点选择技术门槛低、初始投入少、劳动强度适中、适合农闲时段操作的项目。经反复实践论证,确定骡鸭养殖、绿优米种植、鲜食玉米和民宿农家乐为四大主导产业。通过村集体牵头实施,吸纳本地村民务工,不仅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更使其在生产实践中掌握实用技能与管理经验,为纵深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以销定产抓产业。积极与龙头企业合作,推广“企业+合作社”订单农业模式,实施“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的标准化管理。与金燕牧业合作,在安乐村、永富村、汪家村等5个村推进骡鸭养殖;红星村依托大架山公司订单,发展鲜食玉米1600亩;西太平村借助新浪、吉乡农创园等企业合作,带动东太平、西太平扩种绿优米1600亩,真正实现产得下、销得出、效益好。
扶强选优,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坚持以“延链、提质、扩模、增值”为导向,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努力打造一批规模领先、带动力强的“多村一品”示范集群。
以链招商推动集聚发展。紧抓全市大力发展松子产业契机,成功引进投资1000万元的世宗天成林产品加工项目与500万元的致远果仁项目,大幅提升果仁加工与仓储能力。推进农旅融合,实现丽怡酒店、东北小院、曙光生态养老等项目落地。优化养殖结构,通过十村联建牛场引进800万元肉牛繁育母牛体内培育牛黄项目。支持诚润家庭农场建设500万元粮食储备库,增强绿优米储销能力。
整合资金壮大产业规模。2024年整合乡村振兴、集体经济扶持等资金改造养殖棚12栋,安乐村、永富村经济合作社出栏骡鸭9万只,实现收入60万元。2025年继续争取160万元衔接资金,引导莲花村、艾家村加入骡鸭养殖,鸭舍主体已完工,预计全年出栏20万羽,纯收入超100万元,初步形成“同胜村种鸭繁育+多村联合养殖”的“多村一品”联动体系。
农旅融合优化产业植入。以“旅游+”“农业+”为抓手,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围绕“旅游双环线”布局,成功打造稻米研学馆、主题民宿和农耕研学课程。积极对接旅发集团,整合域内40余家民宿和农家乐,召开乡村旅游座谈会,与12家经营主体达成合作意向,包装推出一批农旅融合示范点。目前已成功接待旅游团队2批,全镇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
坚持创新驱动、品牌发展战略,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为“多村一品”注入持续动力。
科技赋能增强产业实力。支持金燕牧业研发红酒鸭肝、金砖鸭肝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依托科技小院建设,深化与通化农科院的合作,推广种植通禾861优质水稻、特用大豆,发展高效益庭院经济与特色农产品。
培育品牌提升市场价值。在“金燕”“姜连武”“冠林”等现有品牌基础上,聚焦鸭肝、松子、水稻、榛子、民宿等特色产品,强化包装设计与市场推广。通过高质量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和运营“乡村好物”抖音账号,全力打造“曙光”系列商标,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吉林城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