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6 月 22 日,吉林农业大学林学与草学学院组织林学创新班师生前往辽宁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由学院院长赵曦阳教授带队,韩锐博士、蔡柯伟博士及王宏星博士全程指导,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林木育种技术的理解,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作为辽河平原防护林体系的核心部分,拥有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杨树种质资源库,并承担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多项重点科研项目。学院选择在此开展实践教学,既是响应教育部 “新农科” 建设的要求,也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切实行动。
在一天的实践中,师生团队对林场的四大核心功能区进行深入考察,构建起从种质创新到产业应用的完整认知体系。在 500 亩的杨树种质资源收集区,赵曦阳讲解了 14 个地理种源、323 个优良杨树无性系的保存情况,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品种的形态特征,深刻理解了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在 3 年生的子代测定林,蔡柯伟博士指导学生测量地径、树高、形质指标等数据,让学生掌握了数量遗传学在育种中的应用。无性系对比实验林区中,赵曦阳教授强调了无性繁殖保持优良性状的优势,学生们通过对比不同无性系的生长指标,领悟了育种策略。在 200 亩的现代化育苗基地,师生们见识了大垄双行与覆膜滴管等现代化育苗模式以及智慧农业系统。
此次活动采用 “现场教学 + 互动研讨 + 科研训练” 的多元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多维度提升。学生通过实地操作,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深化了专业认知。
(吉林城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