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梨树县紧扣省委、市委关于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企业家接待日机制为突破口,创新政企互动模式,破解企业发展难题。2024年3月以来,累计召开专题座谈会18次,解决企业诉求117个,销号率达78.5%,推动2024年全县GDP增长5%,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2%,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坚持制度设计与闭环管理相结合,高位推动政企协同机制 梨树县委、县政府将企业家接待日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系统完备的工作机制,确保政企沟通规范高效、常态长效。一是构建“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建立“县委统筹—部门主责—乡镇协同”三级联动机制,县委书记每月8日固定主持座谈,工信、发改等19个部门“一把手”全程参与,形成“问题收集—交办—反馈”闭环链条。2025年,创新开展了8场职能部门专场“问诊会”,覆盖工业升级、项目投资等核心领域,实现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二是绘制“四单管理”施工蓝图。创新“议题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评价清单”管理模式,建立职能部门满意度测评机制,形成“专人保密收集—书记亲审研判—部门靶向整改”闭环管理,并将评议结果纳入部门及干部考核指标。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督导机制。建立问题解决跟踪机制,对问题解决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通过“晾晒进度”压实部门责任,推动未解决问题加速办理,形成“通报—督促—落实”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走访天茂水泥、亨通花生等重点企业39家,现场督办矿山许可证审批、贷款发放等关键事项。 
坚持问题导向与成果转化相结合,靶向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创新“三端联动”纾困模式,精准施策,切实将座谈成果转化为发展实效,推动县域经济量质齐升。一是前端精准问需。通过会前匿名测评收集企业诉求300余条,归类形成融资、审批等10类问题清单,同步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逐一明确责任部门、具体承办人及解决时限。二是中端分类施策。对简易问题“现场拍板”,如禹盛米业标签瑕疵问题当日解决;对复杂问题“联合会诊”,如耘垦牧业排水工程联动农业农村局、水利局协同攻坚,15天完成5公里沟渠建设。三是后端跟踪问效。县工信局通过电话回访精准了解企业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情况,每个问题配备“专属管家”跟进,对反馈不满意或落实不力的环节,及时督促涉事部门整改,问题解决满意度达98.6%。2025年,共收集制约企业发展难题62个,已解决34个,解决率55%。截至7月末,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6.5亿元。 
坚持政策赋能与服务升级相结合,持续释放营商环境红利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以“政策+服务”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推动营商环境从“治标”向“治本”深化。一是打造“政策直通车”赋能体系。工信、农业等经济部门负责人聚焦新兴产业,结合“智改数转”“专精特新”、技术改造、入规入统、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等惠企政策,深入解读指导,并编制下发《工业政策申报图解手册》。截至目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在库企业22户,正在培育种子企业17户,今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二是实施“入规入统”动态培育。成立工业企业入规入统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入规企业培育库,紧盯库内37户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和两个开发区重点培育企业进度,高频次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及时推动达标企业入库,确保应入尽入、应统尽统。1—8月,重点培育膜力控化肥、天盛矿业等5户企业,其中膜力控化肥、天盛矿业2户企业完成入规。三是搭建“银企对接”快享平台。亨通花生在座谈会提出融资难题后,县委主要领导督促县财政局(金融办)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开辟“快速通道”,仅用10个工作日便完成了300万元贷款审批发放。今年,梨树县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减负纾困力度,扩大信贷投放规模,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7次,对接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肉牛养殖户超过1000家(户),成功对接融资金额4.2亿元,助推了小微企业、养殖户的良好发展。四是创建“柔性执法”暖心样本。针对禹盛米业因生产日期标注错误面临300万元处罚的问题,通过企业家座谈会会商研判,明确对首次违规行为以批评教育替代处罚,避免因刚性执法影响生产经营。会后,由县市监局按照会议要求对禹盛米业创新实施“首违不罚”举措,当日解封封存产品,企业对柔性执法满意度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