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吉兴村里的“文明新风尚”
——七年坚守,奖励润乡
温欣 记者 侯春强
日期:2025年08月28日 来源:

八月的双辽市辽西街道吉兴村,阳光倾洒,村委会的小院早就聚满了村民——一场专属于“文明标兵”的表彰大会,正热热闹闹开起来。

“不办升学宴还能拿奖励,咱村这风气真是太好了!”获奖的何凤奎胸前戴着大红花,手里攥着奖励金,嗓门亮得整个小院都听得见。他家孩子今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起初亲戚还劝着“办几桌热闹热闹”,但何凤奎想起村里常说的移风易俗道理,干脆主动跟村委会报备“不办宴”,如今成了表彰对象,他笑着说:“这份光荣,比摆几十桌酒席还体面!

这场热闹的表彰会,藏着吉兴村七年磨一剑的“文明密码”。早在2017年,吉兴村就盯着“破陋习、树新风”的目标发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乡风建设的“主阵地”——墙上贴着村规民约,屋里摆着志愿服务登记本,桌上放着移风易俗宣传册,一步步蹚出了“制度立规矩、服务暖人心、奖励树标杆”的特色路子。

推进乡风文明,吉兴村的做法满是“烟火气”,没半点花架子。村里早早就搭起了“党支部领着干、村干部跑着办、志愿者帮着忙”的三级队伍,听说谁家孩子要升学、谁家要办喜事,村干部不绕弯子,坐在炕头上就跟大伙算账:“办一桌宴得花好几千,收的人情钱早晚还得还,这是‘人情债’;要是不办,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电脑、交学费,多实在!”就这么掏心窝子地聊,村民们慢慢从“觉得没面子”“不愿改”,变成了“觉得划算”“主动改”。

针对最容易铺张的升学宴,村里更是动了巧心思。2019年修订村规民约时,特意加入“正向激励”的“暖心条款”:凡是本村学子考上大学后,主动不办升学宴、不搞铺张庆祝的,不仅能在表彰大会上戴大红花、还能凭录取通知书拿奖励——考上专科院校给2000元,普通本科3000元,重点大学5000元,这笔钱全从村集体经济收益里支出。

七年坚守,吉兴村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曾经夏天里扎堆办的升学宴、谢师宴没了踪影,村民间的人情往来少了“随礼多少”的攀比,多了“孩子考得咋样”“日子过得好不好”的真诚关心;村口的公告栏上,除了奖励名单,还多了“道德模范”“干净人家”的照片。截至目前,村里累计拿出12.2万元奖励金,帮52名学子减轻了家庭负担,“重教育、守文明”的种子也在村民心里扎了根。

如今的吉兴村,不仅院干净、路平整,更透着一股让人舒心的“文明劲儿”。村党支部书记李德春说,接下来村里还要把“奖励文明”的做法延伸到更多领域,让文明新风融进村民的日常日子里,让吉兴村的“文明牌”越打越亮,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0
责任编辑:迟瑞冰
相关信息
吉 林 城 乡 网 版 权 所 有 ,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版权所有:吉林日报社(吉林日报报业集团) 投诉举报电话:0431-88600732 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火炬路151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2120180023
流量统计: 技术支持:迅达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