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长春农博园里硕果的清香与科技的锋芒撞了个满怀。第24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如约启幕,其中“先进智能及特色农机装备展区”凭借满屏“黑科技”圈粉无数,成了男女老少争相打卡的“农业科技乐园”,让人们在触摸智能农机的瞬间,读懂现代农业的未来模样。 全球农机“尖兵”集结,本土力量闪耀主场 一踏进展区,仿佛步入农业装备的“全明星赛场”。国内外农机巨头带着各自的“看家本领”同台竞技:一拖、雷沃、大疆、极飞等国产“智造”扛起大旗,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展现中国农机的硬核实力。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吉林本土力量的“高光时刻”:康达公司的31行免耕播种机精准高效,敦化方正的履带式收获机专治丘陵山地“不服”,四平顺邦的秸秆打捆机让废弃物变废为宝,松原牧神的玉米籽粒收获机颗粒归仓,省农机研究院的智能播种机、吉林大学的激光除草机更是把实验室里的创新直接搬到了田间——这些“吉林造”农机,正是黑土地上科技育种的生动注脚。 无人军团“上岗”,传统农业装上“智慧大脑” “快看!拖拉机自己跑起来了!”展区中央,一场“无人化”作业秀正在上演:4台搭载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沿着预设轨迹稳稳前行,3台植保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盘旋,激光除草机、物理除草机各司其职,组成一支“智慧军团”,用数据驱动代替经验判断,把浇水、播种、除草这些农活做得又快又精准。 这哪里是传统印象里的“面朝黄土背朝天”?曾经“靠天吃饭”的农业,如今有了“会思考”的大脑:土壤墒情实时监测、作物生长动态分析、农机作业智能调度……科技让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精细照料,也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了更可靠的科技保障。 从展示窗口到实践阵地,智慧农业绘就振兴新图景 这个火爆的智能农机展区,不只是一场科技秀,更是吉林农业向现代化冲刺的“加油站”。作为观察全球农机创新的“瞭望台”,它让先进理念在这里碰撞;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场”,它正把智能、绿色、高效的装备送到田间地头,为粮食安全筑牢“科技防线”。 当越来越多的智能农机驰骋在黑土地上,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台台机器,更是一幅“机器换人、科技增智”的振兴画卷——在吉林,智慧农业的种子已破土而出,正迎着朝阳,生长出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