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临江市花山镇珍珠门村的红松苗圃基地,一株株翠绿的幼苗在微风中摇曳,村民们正忙着给红松苗浇水施肥。这片占地10亩的苗圃,如今已成为珍珠门村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2022年秋,省林草局聚焦乡村振兴痛点,协调30万元资金帮助包保珍珠门村建设10亩苗圃基地。项目当年即完成土地租赁、平整做床、红松种子散播及围栏架设等基础工作。“当年建设、次年移栽 ”的高效推进,让村民看到了产业兴村的可能。“以前这块地种玉米,收益不好还费工。现在改育苗圃,效益翻了番。”村民张大爷一边整理苗床一边说。2024年春季,基地首批24万株红松苗木成功出圃,预计为村集体带来15万元的收入。 漫步苗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排排喷灌设备。为确保苗木质量,省林草局不仅派来技术专家全程指导,还帮助引进了喷灌系统。过去浇水靠人工,现在通过安装了喷灌设施,彻底解决苗圃地干旱的问题。2023年移栽季,省林草局又协调15名专业人员仅用两天半就完成了30万株幼苗的移栽工作,创造了当地育苗作业的新纪录。在专家指导下,村民们掌握了浸种催芽、科学移栽等关键技术。 今年5 月,省林草局再牵线省林木种子调制储备中心,无偿提供 1000斤红松种子用于春季播种。2亩新播地块采用标准化育苗流程,从播种间距到覆土深度均严格遵循技术规范,预计次年可新增苗木40万株。“现在苗圃就像一片‘绿色发动机 ’,不仅为村集体经济造血增收,还解决了20余名村民就业。”村书记范建超指着长势喜人的幼苗说道。 从“输血”到“造血”,珍珠门村苗圃印证着绿色产业振兴路径。村集体产业的蜕变,是林草系统帮扶乡村振兴的缩影。这片承载着希望的土地上,红松苗正在茁壮成长。 初审:郭小宇 复审:韩铁英 终审:曹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