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吉林省委保密办针对当前保密工作形式任务的变化,积极构建保密大宣教格局,充分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和重要关口,坚持在“建、学、活、融”上下功夫,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活化教育形式,推进教育工作常态化,持续提升保密宣传教育工作水平。 突出“建”字,以“长、常”机制实现保密宣教常态化 省委保密办通过加强领导、做好规划、实施考评,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保密宣教工作长效、常态、常抓、常新。 坚持党管保密原则,在高层引领上下功夫。省委主要领导对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工作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吉林省党政领导干部保密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履行维护国家秘密安全工作中的政治责任,《办法》以“两办”名义印发全省,切实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保密纪律规矩意识、法律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中共吉林省委加强和改进保密工作实施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将市(州)党委、政府“风险防控”考评内容占绩效考评总分值的3%提升至3.5%。 突出“活”字,以创新教育方法提升保密宣教渗透力 搭建实训平台。省委保密办建成全国首家省级教育实训平台,通过警示教育、互动体验、讲解演示和实物产品展示等,宣传《保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演示保密前沿技术和措施,警示机关单位泄密风险隐患,让党员干部们在观展体验中,普及保密知识,筑牢思想防线,提升保密业务工作能力和信息安全防护技能。 开展全民教育。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省、市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地标广场LED大屏幕持续播放《保密工作公益广告片》,提高全民保密意识;在广场、商场、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区域设置保密宣传展板,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知保密、人人会保密”的浓厚氛围;在全省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光辉历程 保密有我”主题保密知识竞赛,最大范围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全省有5000余人参与线上答题;宣传资料进企业、机关、校园、社区、军营、农村、网络,推动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让广大干部群众把保密安全意识刻印在心、落实于行;组织观看中央电视台播出《护航之道——总体国家安全观纵横》保密教育专题片,使全省涉密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当前国家安全的严峻形势,进一步提升涉密人员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突出“学”字,以全方位培训提高保密宣教影响力 建好一个基地。为有效破解困扰保密宣传教育面临的缺师资、缺场地、缺技术人才等瓶颈问题,去年,省委保密办联合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建立起全省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基地,推动全省保密教育培训工作更加专业、系统、高效。 分类开展培训。以干部保密教育培训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层次、类型、职级干部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因人施教,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去年以来,依托省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基地和省保密技术服务中心,首期开展重点涉密人员保密业务专题培训班,免费集中组织全省各级党委保密委员会委员、县级党委保密委主任、保密局局长和“三员”培训,培养各级保密人员养成知保密、懂保密、学保密的良好习惯。此外,按照职能相近、职责相通等原则,将相关部门、行业组合划分班次,集中一批,培训一批,进行轮训,不留死角。 丰富培训内容。坚持把保密教育培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党性党风党纪、党史国史、国防安全、法律法规等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通过观看窃密泄密案例警示教育展览、窃密技术和泄密途径演示互动、观看窃密泄密警示教育片、讲解部门相关案例等方式,增强参训人员保密意识。 截至目前,共培训各级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132期(场)7100人(次)。各地各部门也对涉密工勤、聘用人员和外包服务人员开展了教育培训。 突出“融”字,以重要时间点增强保密宣教针对性 保密宣教融入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吉林日报》新闻、网络等平台向全省发布《致全省保密战线党员干部的倡议书》,为规范机关单位在疫情期间遵守保密纪律,保守国家秘密和内部信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保密防控融入高考监管。高考前,省委保密办会同教育招生部门,认真组织开展保密法律法规、保密纪律、保密意识和保密常识的教育培训。增强做好保密工作的自觉性,以泄密事件为案例,对考试各环节工作人员进行保密警示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信息化、网络化新形势下保密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和做好高考保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保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防范意识和法纪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