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乐 本报记者 吴连祥
鹅!鹅!鹅!曲颈向天歌……落雪时节,走进辉南县石道河镇二岔村肉鹅养殖基地,远远便能听见阵阵鹅鸣。成群结队的大鹅毛色雪白,体态丰盈,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产业振兴画卷。
近年来,石道河镇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精准施策,将大鹅养殖作为促进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进行培育,通过“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模式,让昔日普通的“大白鹅”变成致富的“金凤凰”。
“这个肉鹅养殖基地,是我们村集体投资的项目,采取了个人承包方式运营,每年向村集体缴纳3.2万元,不仅给村里带来了收入,而且还雇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5000至6000元左右。”二岔村党支部书记杨广君告诉记者。
在二岔村肉鹅养殖基地,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鹅舍,通风、温控及粪便处理设备一应俱全。饲养人员正给肉鹅投喂科学配比的饲料。作为村集体产业,该基地通过统一规划与管理,有力推动养殖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升级,有效带动村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仅仅搞好养殖还不够,必须让鹅卖上好价钱,才能真正让养殖户获利,于是,村领导积极沟通协调,与东兴村烤鹅厂达成深度合作协议,实现了从“养得好”向“卖得好”的产业链有效延伸。
在二岔村肉鹅养殖基地的引领带动下,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了肉鹅养殖的队伍。从最初的几户试养,到如今形成连片发展的规模, “基地引导+农户参与”的模式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
“以前就种点玉米、水稻,收入单一。现在跟着镇里的指导养鹅,一年能出栏好几百只,收入也挺理想。”养殖户张大哥高兴地说。
“充分发挥产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全面调动和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养殖产业品牌。”石道河镇正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力求让村集体经济更加壮大,群众收入显著提升,奏响更加嘹亮的“致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