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表示,以下几种身体小毛病,可以用“饿”来解决:
某些小胃病
进餐后如果出现胃胀、胃痛,正是胃“不想让你再吃”的信号,这种情况下要少食。保持一点饥饿感,胃胀胃痛往往会自然消失。如果减少了饮食,胃部不适仍未缓解,就应该及时去看医生。
偶尔失眠
晚上人体新陈代谢率较低,吃得过饱,肠胃被迫“加班”,也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可能导致失眠、多梦、浅眠、噩梦等,时间久了会让人无精打采,昏昏沉沉,甚至导致记忆力衰退、神经衰弱等。建议睡眠不好的人晚餐要控制量,更要控制好用餐时间,不要太早或太晚,睡前至少两小时内不要进食了。
体重超标
这里的饿并不是指不吃饭,而是要控制好三餐的量,每顿吃七八分饱,也可以用些小技巧来减少食量,比如换成小盘小碗吃饭、细嚼慢咽等。
适度饥饿有助修复身体。研究证实,适当保持饥饿对身体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调节免疫系统
研究称,大脑对饥饿的感知可以直接影响外周免疫细胞的动态调节,而这个过程和身体是否真的缺能量无关——也就是说,光是“觉得饿”,就足以让免疫系统跟着发生变化。
延缓衰老
研究提示,减少25%卡路里的摄入,可将健康成年人的衰老速度减缓2-3%,死亡风险降低10-15%。
提高抵抗力
研究发现,适当饿一饿可以激活身体细胞自噬,促进体内垃圾物质的清除。这种作用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并提高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促进大脑健康
研究发现:短期禁食会导致大脑代谢发生显著变化,促进大脑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