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渐低,心脑血管疾病又到了高发季节。医生表示,近期门诊中脑梗等急症的就诊量呈现上升趋势。
脑梗起病急、进展快,一旦发作,每延误1分钟的救治,就有约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若错过4.5小时的黄金治疗窗口,可能留下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脑血管在堵死之前,身体有什么异常信号?哪些人更容易发生脑梗?
医生表示,在脑血管堵死之前,不少人会先经历“小中风”,又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症状与中风类似,大多可在3小时内缓解,容易被忽视,但这是中风强烈的预警信号,应高度重视。如果出现以下3个症状,往往提示重要功能血管随时会被阻塞,应尽早就医。
一是一过性视野黑,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甚至失明。二是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单侧身体、面部或部分肢体出现运动障碍、刺痛或麻木,突发行走困难、步态不稳。三是短暂失语或说话像喝醉了、词不达意,突发眩晕,意识或记忆障碍,吞咽困难等。
总体来看,易患脑梗的人群有以下共性:
一是饮食不当。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是脑梗年轻化的重要推手。研究称,每日少吃3克盐,脑梗风险可降低20%。二是久坐不动。久坐会减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黏度和血栓形成风险。研究显示,每日静坐超过8小时的人,脑梗发生风险可升高20%。三是慢性脱水。身体长期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慢、脑灌注不足。研究显示,脱水可使脑梗风险增加近2倍。建议晨起喝一杯温水。四是脑小血管病变。一方面,很多脑梗患者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可损伤小血管内皮,导致脑内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形成多发性脑小缺血灶,在影像报告中常表述为腔隙性脑梗。五是夜间高血压。正常人夜间血压会较白天降低10-20%,但部分人的夜间血压反而会升高,被称为“非杓型高血压”,常见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焦虑、失眠及深夜进食人群,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其脑梗发生风险为普通人的2倍。
脑梗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不宜突然发力,突然发力可使血压突升,易损伤血管。平时排便不可用力过度,不宜猛回头,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洗澡时间不能太长,热水可使全身血管扩张,加上待在密闭环境中,大脑和心脏易缺血缺氧,增加意外风险。洗澡控制在15分钟以内。早晚注意添衣服,一早一晚外出可以酌情添加衣服,不宜久吹凉风。尽量不动怒,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