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二十四节气歌》里有一句“处暑动刀镰”,但对于北方而言,此时收割庄稼尚早,即使开镰了,第一刀收割的也只能是麻。麻是用来制作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的。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绳子的地方很多,因此生产队每年都要种植几亩地的麻。
收割时,从麻铺子里选出两三根细的做绕子,把麻打成大小适当的捆子。由于麻的内茎较脆,做绕子之前要拧一拧,使其柔韧一些再去捆。麻秆比较高,需要在上下各捆一道绕子。割下的麻要一捆捆地装上车,运到村子就近的水泡子旁,投放在水里边沤泡起来,也叫沤麻。
沤麻之前,先在近一米的水深处选好距离,把几根木桩子钉在泡子里,再将麻捆子一层层挨紧摆放在木桩之间,最后还要压上一些泥土或石块,使麻捆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经过几天的浸泡,使其脱去果胶,泡子里便会有气泡冒出,水面浮出一块块绿沫子,散发出呛鼻的辛辣味。如果水泡不大,很可能有被呛死的小鱼漂浮在水面上,就连鸭子大鹅也不愿靠近这里。
沤麻需要时间,一般在一周到十天之间,这与当地的气温有直接关系。如果时间过了,麻坯子就会从麻秆上脱落,也称脱裤子,麻就不结实了。如果沤泡不到火候,扒麻时就会“护皮”,麻坯子贴在麻秆上扒不利索
。因此,把麻沤到六七天时,队长会派有经验的老农每天过去查看一下。一旦发现沤好了,就让社员放下手里其它的农活,赶紧过去起麻。
在起麻的大泡子沿,一时间热闹起来。由两个身强力壮的男社员下水捞麻。这两个人仅穿着裤头,拿着铁锹,下到泡子里掀掉压在麻上的石头,铲净泥土,再把麻一捆一捆地贴着水面推到泡子沿。此时,他们身上挂满沤烂的麻叶子,又臭又脏。泡子沿上有个人拿着二齿钩,将推过来的麻捆子搭上岸,分给等着扒麻的人们。乡下有个老规矩,扒出来的麻秆归扒麻的人所有,扛回家晾干后用于做饭时引火。因此,扒麻时会招来全屯子的男女老少参与其中。
扒麻的方法是,从一棵麻的根部将一半的麻坯子翘起来往下扒开,随着两臂张开将麻撕扯到另一头时,用一只脚蹬开,然后再去扒剩下的麻坯子。扒下来的麻坯子在水泡子里洗涮一下,冲去淤泥和污垢后,交到生产队的保管员手里。
生产队除了有成片的麻地,还会在庄稼地的垄头种几株麻。由于垄头通风好,麻会生长得更壮实,可以拦挡禽畜进地里祸害庄稼。这些麻不沤不扒,只用于收获成熟的麻籽,用做牲畜的精饲料。
另有一种野麻,又叫青麻,有桃心形的叶片,开着漂亮的小黄花。待花
落后,便结出麻桃子。此时将麻桃子掰开,里边夹有籽粒。籽粒未成熟时是白色的,味道微甜。成熟后的麻桃子,里边的籽粒变黑,质地坚硬。青麻成熟得较早,也要早收割。一般会种在场院里或某一块薄地上。青麻也需要沤,也能扒出麻坯子。如果把青麻籽卖给收购站,价格不菲,据说可以入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