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英学
当季节的列车驶入秋季,位于东北四大灌区之一的前郭灌区红旗农场便开启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那独特的秋韵,让人心驰神往。
行走在农场的小路上,两侧的树木换上了绚丽的新装。杨树的叶子有的变得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片片金色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落,为大地铺上了一层柔软的地毯。拾起一片落叶,那清晰的纹理宛如时光的印记,诉说着季节的故事。
继续前行,一望无际的稻田映入眼帘,水稻几近成熟,稻秆上垂挂着颗粒饱满的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像是害羞的少女,热盼着情人来约会。微风拂过,微黄的水稻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丰收的乐章,传递着大地的喜悦与富足。
那连片的水稻试验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像是身着不同颜色的迷彩服即将接受检阅的“士兵”。五颜六色的稻穗让人惊奇:金黄的,黑色的,还有棕色的,一波接着一波,一直延伸到远方。
红旗农场的水稻专家孙站长介绍,这里是农场的实验基地,是专门培育良种的水稻试验田。黑色的稻穗生产出来是黑色的大米,棕色的稻穗生产红色的大米,还有散状的稻穗是糯米(俗称:黏大米)。它们都是水稻中的精品,经过严格的培育后,陆续走出试验田,进入批量种植,不久就会走向市场,成为大米家族中的“佼佼者”。
水稻技术专家在水稻试验田辛勤劳作,他们的身影与金黄的稻田构成一幅最美的秋收画卷。每一粒稻谷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也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除了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外,我们在返回农场场部的路上,还意外地发现了长在水田边缘地带,像是水稻又并非水稻的一种青绿青绿的农作物,一时摸不着头脑,只留下疑问在心里。
忽然间,我们发现路旁有一群人,正在收割这些让我们看不懂的“农作物”,一袋袋装起来堆放在路边。停车仔细查看,一段一段像是“竹笋”的模样,一问路边人,才解开了“谜团”。
原来,他们是农场职工,正在收获的东西叫”茭白”,有“水中人参”之称,很受南方人的欢迎和喜爱。在农场种植已经有几年时间了,当地的市场上也有出售。农场职工在生产水稻的同时,还做起了“买卖”,据说,收入很是可观。
果然,中午在吃工作餐的时候,厨房老师傅做出了一道拿手的辣炒“茭白”。乍看起来,“茭白”如竹笋一样的颜色,但初入舌尖时,既有豆制品的口感,又有竹笋的味道,还有菌类的清香,让人回味无穷。果然没有白来一趟红旗农场。
一路走,一路看, 红旗农场的秋色壮观得让人心旷神怡,这里还融合了自然的山水之美。农场周边的景致在秋天的渲染下,呈现出红、黄、绿等多种色彩交织的壮丽景观。沿着稻田间的小路漫步,偶尔还能看到小动物在林间跳跃,小鸟在枝头欢唱,为这宁静的秋日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红旗农场的秋天,不仅仅有自然的美景和丰收的喜悦,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里的民俗文化独具特色,在秋日里,人们可以深入成熟的稻田里体验。走进当地人家,热情好客的主人会端上香甜的瓜果和自制的美食,邀请你一同品尝。围坐在一起,听着他们讲述农场的变迁和生活的点滴,感受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风,仿佛时间都在此刻慢了下来,心灵也得到了一份宁静与慰藉。
中午,阳光洒在红旗农场的大地上,整个农场被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金光之中。那金黄的稻田、黄绿交织的林草、错落有致的房屋,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宛如一幅精美的油画,美得让人心醉。而随着夜幕的降临,农场又换上了一袭深蓝的长裙,点点繁星闪烁其间,蛙声、虫鸣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美妙的秋夜交响曲,为这宁静的秋夜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红旗农场的秋色,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幅绚丽的画,是一曲动人的歌。它以那独特的韵味,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牵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沉醉其中,久久不愿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