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首页
第05版:专题新闻

长兴源农业:以品质匠心擦亮白金名片

在梅河口市长兴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长兴源农业”)的绿色有机稻米智能生产车间里,银白色的自动卸车平台如精准运转的钟表齿轮般忙碌——满载着梅河口优质水稻的货车刚平稳停靠,机械臂便带着柔和的嗡鸣迅速对接车厢,仅10多分钟就完成整车原粮的卸载,效率比传统人工卸车提升3倍不止;不远处的全自动包装机宛如“指尖生巧的工匠”,将加工好的“真新”大米精准封装成袋,通过光洁的智能传送带无缝送往15℃恒温仓储区。整个流程里,只有2名工作人员在监控屏前观察数据,车间自动化率高达90%。在吉米金穗五大经典领航行动中,长兴源农业旗下“真新”大米凭借过硬的品质、完善的全产业链体系与深厚的品牌底蕴,成功斩获“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称号。

自动化生产:筑牢“真新”品质的硬核根基

“‘真新’能拿下这份荣誉,最核心的底气就是我们从加工环节就扎紧了‘零差错’的品质篱笆。”长兴源农业总经理沈宝旭话语里满是对技术实力的自信。他介绍,公司2019年斥资5000万元建成的绿色有机稻米智能全自动化生产车间,如今仍是吉林省技术最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之一——年处理能力达20万吨,从原粮除尘、去石、脱壳,到色选、抛光、封装,全流程实现自动化操作,几乎无需人工干预。

走到车间色选环节,智能色选机正以每秒 2000 次的频率高速运转,宛如一张精密的“品质筛网”:不仅能精准剔除异色粒、碎米,还能通过光谱分析“看透”米粒内部,识别出肉眼难辨的品质缺陷,确保每一粒“真新”大米都达到“半透明、有光泽、垩白小”的严苛标准;而低温抛光工艺则避开了传统抛光的短板——既保留了米糠油等珍贵营养成分,又让米粒裹上一层自然的油亮质感,煮熟后香气更浓郁。

这份自动化优势还延伸到原粮收储与仓储环节。公司建有两座日处理量500吨的低温水稻烘干车间,采用闭环式低温烘干技术,能将水稻水分精准控制在14.5%的最佳仓储标准。

全产业链:守护“真新”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

“‘真新’的‘真’,不只是米质的真,更是对消费者、对农户的责任真。”沈宝旭的这句话,道出了品牌深耕品质的底层逻辑。为了守住“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长兴源农业构建起“企业+自有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让小农户融入大产业,从源头把控原粮品质。截至2024 年,公司已建成 5万亩绿色水稻种植基地、5000亩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签约8万亩订单基地,联动20余家水稻种植合作社,带动2000余农户参与标准化种植,人均年增收超3000 元。

“我们不只是给农户提供‘吉宏6’、‘中科发五’、‘稻花香2号’这些高端稻种,更全程跟着跑技术。” 沈宝旭举例说,每年春耕前,公司的技术团队都会踩着泥土走进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户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化肥滥用;夏耘时节,技术员会定期巡查水稻生长情况,指导农户用物理除虫、鸭稻共生等绿色技术替代违禁农药;到了秋收,公司还会派专人守在田边,现场把控收割质量,只要原粮没达到标准,一律拒收。

在原粮收购环节,长兴源农业的检测中心更是为每一批水稻准备了“全项体检”:从米率、水分、品种纯度、成熟度,到用专业食味值仪测定口感,只有食味值达到85分以上的水稻,才能获得进入“真新”大米加工流程的“入场券”。“哪怕行情再好,我们也绝不为了省成本掺一粒陈粮、一粒劣质粮。”沈宝旭说。

品牌深耕:让 “真新” 走进全国百姓家

“真心真意、真新好米”——这不仅是印在“真新”大米包装上的标语,更是刻在品牌骨子里的承诺。在发展过程中,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始终给予“真新”企业专业指导,从品质把控标准制定到市场拓展方向规划,助力企业坚守初心,一步步打开全国市场的大门。

在市场布局上,“真新”在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支持下,走出了“线下深耕+线上拓展”的双轨路:线下,在全国100多座大中城市布局经销商,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区域的20多个省市,经销商的渠道更是渗透到商超、农贸市场、企事业单位食堂、社区便利店等方方面面;线上,在天猫、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品牌旗舰店,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把“梅河口好米”送到年轻消费者手中。“在浙江、福建这些南方市场,‘真新’大米的复购率能达到80%以上。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真新”还搭建了多元化的产品矩阵:“秋田小町”系列主打“冷饭不回生”,成了不少家庭日常做饭的首选;“吉宏6”小粒香系列自带天然米香,包装精致,是节日送礼的热门选择;“稻花香2号”系列口感可与五常稻花香媲美,深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消费者青睐。

荣誉加身:迈向吉林大米高端化新征程

“这份‘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的荣誉,对‘真新’来说不是终点站,而是迈向更高品质的新起跑线。”在沈宝旭看来,“真新”的成长轨迹,正是吉林大米从“养在深闺人不识”到“寻常百姓家中宴”的生动缩影——从过去藏在东北黑土地里的“小众好物”,变成如今摆上全国百姓餐桌的“家常珍品”。

沈宝旭坦言,“真新”能走到今天,离不开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引导与“吉林大米”公用品牌的带动。近年来,全省粮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从品种改良到技术创新,从品牌建设到市场拓展,整个产业都在向高端化迈进。“这不仅提升了吉林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让我们这些企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