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8日
首页
第02版:产业亮点

奏响致富“椒”响曲

——白城辣椒种植迎来丰收季

邢璐 田芳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初秋的白城大地被一抹热烈的“红椒色”点亮。从洮南万亩椒田的硕果盈枝,到镇赉庭院里的椒堆如山,再到通榆产业园的机器轰鸣,一株株饱满的辣椒,正沿着“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市场,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红色金豆”,奏响乡村全面振兴的乐章。

“中国辣椒之乡”的产业升级密码

清晨,露水尚未滑落。洮南市新红宝合作社的辣椒种植基地,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干。合作社理事长高崇蹲在田埂上,随手摘下一颗辣椒,指尖残留着辛辣的香气:“这是‘保银829’,每棵秧能结150到200个辣椒,产量比老品种高近三成。它是高辣品种,做火锅底料、麻辣烫最合适,再有20天就能割秧采收,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作为“中国辣椒之乡”,洮南的辣椒种植早已跳出“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今年,新红宝合作社试种的“保银829”,从育苗环节就用上了“穴盘苗”技术——整齐排列的穴盘中,每一株椒苗都根系发达、长势均匀,移栽后成活率达98%以上;进入生长期,水肥一体化设备沿着田垄铺设,拧开水阀,富含氮磷钾的营养液就会通过滴灌管精准送达每一株椒苗根部,既节省了人力,又避免了水肥浪费。“从品种选择到田间管理,我们都用最优化的方式,就是想为周边农户做个示范。”洮南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洮南辣椒种植面积达1.4万多亩,其中大田种植1万亩、庭院种植4000多亩,“保银829”“线椒”“景尖101”等高产抗病品种占比超九成,这些品种耐湿热、抗性强,成了农户眼里的“放心种”。

种植户王伟已是第五年种辣椒,今年他选择“景尖101”,谈及这个品种,他脸上满是笑意:“这椒榨出来的辣椒油特别香,去年我种了3亩地,纯利润2万多元。今年扩种到5亩,按现在的行情,收入肯定差不了。”

在洮南市宏钜农产品有限公司的场区,刚收购的辣椒堆成了小山,工人正忙着分拣、清洗、切段。公司总经理姜莲玉拿着一份发货单,语气里满是自豪:“这些辣椒一部分加工成剁椒,一部分做辣椒酱,还有的烘干后做成干辣椒、泡制成泡椒。从9月1日开始,江苏、湖南、四川的客商就陆续来订货了,昨天刚发走一卡车线椒,发往贵州的辣椒酱也在装车。这辣椒籽少肉厚、脆度好,厂家都抢着来吉林采购,现在还有不少客户在来的路上呢。”

福顺镇是洮南辣椒的“集散中心”,每到采收季,这里就成了全国辣椒客商的聚集地。镇里有300多名专业经纪人,21座冷库一字排开,100多家门店里摆满不同品种的辣椒。公开数据显示,这里年加工速冻鲜椒3万吨,储存干椒1.5万吨,市场年交易总额突破2亿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洮南已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合同加服务”的产业链条,让小辣椒真正长成了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庭院椒田托起村民“增收梦”

秋日的午后,阳光正好,微风不躁。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村民官雪峰的庭院里一派忙碌景象。一袋袋鲜红的辣椒摞成了小山,他蹲在地上,将刚摘下的辣椒装进编织袋,过秤、记账,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却掩不住眼里的笑意:“第一茬6000平方米的辣椒卖了2.3万元,第二茬预计能卖7000元,比种玉米、大豆划算多了。”

大岗村的辣椒产业,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石云虹的“牵线搭桥”。2023年,为给村民找到合适的庭院种植项目,石云虹带着村干部跑遍湖南、山西等地,考察辣椒品种和市场行情,最终选定线椒。“线椒市场好、品质高、产量稳,去年试种时,不少村民还担心卖不出去,我就自己先种了1000平方米,最后收入1500元,村民一看有收益,今年都跟着种了。”石云虹说,今年村里80多户村民种了13万多平方米辣椒,为让大家“种得好、卖得好”,村里成立辣椒专班,从前期整地、打垄、铺滴灌,到中期田间管理,再到后期采摘、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眼下,大岗村的第二茬辣椒正陆续采收,这批红椒主要用于制作辣椒酱、剁椒鱼头,因口感好、品质优,早已被签约商预定。

镇赉县的辣椒产业,不仅盘活了庭院经济,还破解了水稻育苗大棚闲置的难题。在吉林协联盐碱地改良水田示范区,200多栋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辣椒长势喜人,即将进入采收期。“我们采用大垄双行双滴灌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既提高了产量,又让闲置的大棚‘活’起来。”吉林协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刘莹介绍。截至目前,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已突破9000多亩,从庭院经济到大田种植,辣椒正成为镇赉农业增效的“红色动力”。

辣椒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大安市政府帮助农民申请辣椒种植补贴等惠民政策,进一步激发农民种植热情。大安市祥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海军表示,今年他扩大辣椒种植面积至20多亩,市政府补贴2万多元,预计今年能赚20多万元。

党建引领的“辣椒产业振兴蓝图”

“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产业振兴上来,让辣椒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稳定器’。”9月12日在通榆县召开的白城市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上,来自省内外的辣椒深加工企业、科研专家、金融机构齐聚通榆县,共同为白城辣椒产业“把脉问诊”,破解发展瓶颈。

白城有着发展辣椒产业的天然优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椒果品质优良;50多年的种植历史,让农户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但长期以来,白城辣椒种植“小而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农户自发对接市场,产销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弱。为解决这一问题,白城市经过三个生产周期的探索,总结出“提前谋划、订单种植”模式:每年秋收前召开产业现场会,邀请实力强、信誉好的深加工企业参会,推荐价格高、抗病强的优良品种;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农户选种,再代表农户与企业签订订单,约定保底价,让农户“种得放心、卖得安心”。

在通榆县瞻榆镇辣椒产业园区,这幅“产业振兴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2020年,通榆县投资1700万元,建成占地10公顷的辣椒产业园区,园区内设有人工去把、辣椒精洗、精深加工等5个车间,技术水平位居行业前列。“园区不仅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还通过订单合同、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园区负责人介绍,2024年,瞻榆镇种植辣椒2000公顷,总产量约1万吨,其中庭院种植2800多户、面积550公顷,预计收入2640万元,农户收入比种植其他作物翻了一番。

洮北区的辣椒产业同样势头正劲。2024年,洮北区辣椒种植面积343公顷,其中庭院种植191公顷、大田种植152公顷,主要种植线椒、板椒、灯笼椒等品种。在青山镇富裕村,110户农户种植了2万平方米庭院辣椒,9公顷大田辣椒也迎来丰收,村民忙着采摘、装车,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组织农户、整合资源、引进企业、打造品牌,加快推动辣椒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洮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大安市在辣椒产业发展中,通过大田、大棚、庭院三种途径,引进10家企业和9家合作社,种植“保银829”“辣尊997”等品种,面积达4万余亩。为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大安市针对辣椒种植出台系列补贴政策,同时全部采用订单销售方式,严格约束企业行为,充分保障农民收益。

按照发展规划,白城市正朝着“三个目标”稳步迈进:到2027年,辣椒种植面积突破40万亩,引进至少一家高端深加工企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到2030年,种植面积扩至80万亩,再引进一至两家深加工企业,产值实现70亿元;到2035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值突破百亿元。同时,白城还将同步建设辣椒种苗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和产品集散“四个基地”,打造东北地区辣椒集散中心。

从洮南的“品种改良”到镇赉的“庭院经济”,从通榆的“园区带动”到全市的“规模发展”,再到大安的政策保障,白城市的辣椒产业正以“红色矩阵”之势,撬动农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大市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颗颗辣椒不仅染红了秋日的田野,更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富民路,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