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皇粮御米’的稀缺性,融合世界黄金水稻带核心位置优势,主打火山岩、富硒米特色品牌,持续推动梅河大米走上生态化、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秉持这一理念,梅河口市下足“绣花功夫”,着力塑造梅河大米“生态、营养、好吃、健康、安全”的品牌形象,使全市稻米由“卖不出”实现“不够卖”。在“7·16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中,柳河大米荣获“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标志品牌”称号。
生态宝地产出“皇粮御米”
清代顺治年间,梅河口市(原海龙县)区域被划定为“盛京围场”,实施“封禁”政策。在20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受到严格的环境保护,形成土肥水美的优良生态环境,为生产优质稻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老一辈代代相传,山城镇头八石村早在康熙年间就开始种植水稻。后来,乾隆皇帝知道后,就把祖父康熙培育的稻种赐给当地官吏,指令头八石一带的农民种植,秋后把稻米送往京城,给皇亲贵族享用。这是梅河大米拥有“皇粮御米”盛誉的佐证。
2013年9月,农民史学家周成在当地水稻田里发现一块稻碑,经过仔细考证,这是一块“皇粮碑”,此碑是纪念先祖为清朝皇室种植御用水稻的纪念碑。这块“皇粮碑”是梅河大米享有“皇粮御米”盛誉的又一有力证据。
延伸业态发展“吉田认购”
凭借梅河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的优势,梅河口市积极创新销售模式,引领扶持企业实施“吉田认购”项目,形成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早在2014年,梅河口市就率先在全省开展水稻私人定制工作。产销双方经过协商,最早提出按亩论价、以大米论价、以水稻论价、按客户要求论价四种认购模式。
近年来,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十八锅米业、聚农农业、新浪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在做好做强大米产业的同时,发展红色稻米旅游文化,打造集观光、餐饮、住宿、采摘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条,延伸了“梅河大米”品牌业态。
十八锅米业以优良稻米、诚实口碑成为开展“吉田认购”的佼佼者。该公司在稻田里放养鸭子,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和不间断运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疏松土壤,培肥地力,生产出无公害生态水稻。2018年以来,公司先后与河北、上海等地企业签订数千亩“吉田认购”合同。签约后,他们严格履行各项条款,按合同及时交货,赢得客商的信赖,产品销售持续向好。
2025年,全市开展“吉田认购”的大米企业,认购专属水稻收购面积近5000亩,精品大米平均定制价格每斤可达百元,定制销售金额近2000万元,实现了由“卖产品”向“卖生态”的转变,大幅提高了种植主体的经济效益。
广拓市场让好米卖好价
梅河口市现有大米加工企业153家,水稻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量30万吨,大米年产量17万吨。为了让好粮卖出好价钱,市粮食主管部门创新工作理念,积极开拓域外大米销售市场,梅河大米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持续攀升。
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积极开拓大米产品销售市场,扩大梅河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支持企业在浙江、福建、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开设梅河大米直营店、旗舰店,主要推广销售价格在每公斤12元以上的梅河大米中高端产品,年销售梅河大米1.5万吨。经过在福建省的多年推介,梅河大米在福建省所有地级市均有销售处,销量达2万多吨。
经过几年的发展,梅河大米已在全国近半数地级市中设有梅河大米销售处,计划2025年实现全国地级市销售全覆盖。充分利用电商资源,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探索“互联网+粮食”运营模式,加强“政企合作,直播助农”,实行线上线下多元化营销模式,仅在拼多多平台梅河口农产品店铺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同时,依托区域啤酒节、扶贫大集、农民丰收节等线下活动,开展梅河大米营销行动,均取得良好的销售成果。
打造升华“皇粮御米”金质品牌
“粮食也要打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梅河口市依托优越种植条件和底蕴深厚的稻作文化历史,申创“国字号”品牌,持续提升“皇粮御米”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7年以来,该市粮食主管部门依托优越水稻种植地理条件和底蕴深厚的稻米文化历史,积极组织申报和参加各类奖项的评选,持续提升梅河大米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由于品质卓越,声名远播,梅河大米被指定为1990年第十届亚洲运动会特需食品。梅河大米是吉林省唯一的大米产品“吉林老字号”、吉林省唯一大米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01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获得商务部全球商品采购中心顶级银饭标准“银饭证书”。2019年,梅河口市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予“中国皇粮御米之乡”称号。2021年,梅河大米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2022年,荣获“全国大米十大优质产区”称号。2024年,经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专家组评审,梅河大米品牌价值34.9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