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我与《吉林农村报》的相识、相知、相交

田涛,现任职于伊通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曾任伊通县营城子镇党委副书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田涛

仔细想一想,我与《吉林农村报》真是有缘,这缘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红色社员报》“相识”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最早接触《红色社员报》应该是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

那时候,母亲是屯中“会计”,作为屯里的报刊信件投递点,订阅的报刊总是在第一时间送到我们家中。这些报纸就成了我的“课外读物”。《红色社员报》里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比如“评书连载”中那些传统的经典演义,“民间故事”中的各种故事、传说等。

小时候每年春节前家里都要用报纸糊墙,其中《红色社员报》占据绝对“主力”。无聊时总会盯着墙上的报纸看,有些故事往往都是连载刊登,看完这里的内容,继续满墙找后续故事。

后来,由于念初中、读高中、上大学,无暇阅读《红色社员报》。没有想到的是,工作了若干年后,还会与《红色社员报》再续前缘。

2011年,我与《吉林农村报》“相知”

当时因为工作变动,我到乡镇任职基层领导。说实在话,由县直部门到乡镇工作,业务工作跨度比较大,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的都是一些表面的事情,对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农业生产技术等知识了解的不多。也是在不经意间翻看了办公桌上的《吉林农村报》,深思细读,豁然开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看似不大的版面中,有党在农村的最新政策,有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知识,有相关的农村重点工作经验介绍等,正是我这个“新农人”所需要的。工作中,每当遇到难题、新问题时,便静下心来翻阅《吉林农村报》,其权威性、针对性、可读性、实用性,为我提供了不少工作参考和便利。有一次接待群众咨询有关林权制度改革的问题,我记得《吉林农村报》上有过介绍,急忙翻阅,给予咨询群众满意的答复。

可以说,《吉林农村报》是我学习积累农村工作经验、破解工作难题的良师,是我提高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益友,更是陪伴我度过在乡镇工作美好时光的挚友。

2015年,我与《吉林农村报》“相交”

2015年9月,我调往县委宣传部工作,具体负责新闻宣传工作。2016年初,因为要举办“伊通大樱桃采摘节”,广邀各级媒体宣传报道,由此开启了我与《吉林农村报》交往的新历程。当然,首届蓝莓采摘节、第一届大榛子采摘节、首届冰雪节等活动都少不了记者的身影。尤其是在2018年“庆祝伊通满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中,《吉林农村报》围绕伊通县30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深度宣传报道,为伊通县发展加油鼓劲。

2019年工作再度调整,我离开了宣传队伍。虽然不在从事宣传工作,与《吉林农村报》交往沟通的机会少了,但是联系沟通上却一直在延续。

从《红色社员报》发展到如今的《吉林农村报》,七十年的历程,历经风雨,初心不改,让我肃然起敬。在此,谨祝《吉林农村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展新气象、再现新作为、再创新辉煌!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