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与《吉林农村报》的廿载情缘

任金明

时光如潺潺溪流,不经意间已过了二十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与《吉林农村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在农电事业宣传道路上前行的方向;又似一名挚友,陪伴我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与发展。

2005年3月,那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春天。当时身为长岭县农电局职工的我,怀揣着对文字的热爱和对农电事业的责任感,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篇稿件——《为了大地的丰收》,聚焦农电工作者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电力保障,助力农业生产。当我小心翼翼地将稿件寄往《吉林农村报》时,内心满是期待与忐忑。

等待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象着稿件被编辑审阅的场景,想象着它若能刊登,将会给单位带来怎样的影响。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收到了报纸,看到自己的名字和那篇饱含心血的稿件,心中的喜悦如烟花般绽放。

这篇稿件的刊登,在单位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领导和同事纷纷向我表示祝贺,让我更加坚定了通过文字宣传农电事业的决心。此后,我更加用心地观察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挖掘那些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无论是寒风凛冽中抢修线路的员工身影,还是烈日炎炎下为农民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的志愿者,都成为我笔下的主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吉林农村报》的交流日益频繁。每一次投稿,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次编辑的反馈,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20年来,我在《吉林农村报》上陆续刊发各类稿件40余篇,有的记录农电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的展现电力员工与农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有的则反映农网改造和电力设施提升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记得有一次,我采访一名基层老职工,他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三十多年,讲述了数个在艰苦条件下立杆架线、抢修线路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回到单位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三十载坚守,点亮乡村希望》。这篇稿件刊登后,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农电人的艰辛与奉献,也引发了社会对农电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在与《吉林农村报》相伴的二十年里,我也见证了乡村的巨变。曾经破旧的村庄,如今焕然一新;曾经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如今已逐渐被现代化的机械和技术所取代。农电事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从传统的输电线路到智能电网的建设,从简单的电力供应到全方位的能源服务,农电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吉林农村报》就像一个窗口,让我能够及时了解乡村的动态和需求,也让我能够将农电事业的发展成果展示给更多人。它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宣传的平台,更让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通过报纸交流心得、分享经验。

如今,我已经在农电宣传的道路上走过了二十个年头。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是《吉林农村报》给予我机会和平台,让我能够用手中的笔记录乡村的变迁,传递电力人的声音。未来的日子,我将继续与《吉林农村报》携手前行,用文字书写更多关于乡村、关于农电人的精彩故事。

作者系长岭县农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