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0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吉林农村报》是我的灯塔

任建民

在记忆的长河中,《吉林农村报》就像特殊的伙伴,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是良师、是益友、是灯塔,引领方向。

与《吉林农村报》结缘,是在2002年的7月。此前,单位的一名同事劝我,让我平时写点东西,一能练笔,二能增加学识。乍听未在意,过后细想,这话颇有道理,于是动了心,只身一人到乡政府附近的两个村屯,经过调查采访后,试着写了两篇报道,寄到了《吉林农村报》社,没过几天,便在报上看到了自己写的两篇文章。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没想到一名普通读者写的稿子能刊登在《吉林农村报》这张省级报纸上。那一刻,我的心像是绽放的烟花,好像有一场音乐会正在我的身体里唱响。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自己的文章,那种成就感无法用言语形容,心中满是自豪与喜悦。

随着时间的推移,《吉林农村报》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我从事文字工作的历程中,从报纸上寻找素材成了必修课,于是,我养成了剪报的习惯,潜移默化中养成了对文字,尤其是对美文的偏爱。每天沉迷于阅读、写作,如醉如痴,喜欢把那些直抵内心的文章剪下来收集,再粘贴到一本本白纸装订的本子上,分门别类整理成册,或供写作时参考,或闲暇时翻看。这份精神食粮如甘泉般润泽着我的心田——美好的文字赏心悦目,与文字相逢的瞬间便是一见钟情的欢喜,一路走来,收获良多。

2007年,我分配到开发区工作,《吉林农村报》更成为我在基层沃土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好助手。每天清晨,我都会在办公室等待它的到来,那种期待如同期盼远方亲人的信件。我随着记者的笔触领略到新农村崭新的变化;我为农村里涌现出那些温暖的好人好事而眼眶湿润,也为我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新突破而热血沸腾。通过读报,视野也得到拓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人也罢,物也罢,当与你没有发生直接关系时,往往不太关心,而真正有了一种关系就多了一份牵挂。通过几个月、一年、两年的学习和写作,让我了解到《吉林农村报》是唯一个面向全省广大农民和读者的综合性报纸,它以知识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而深受我省农民朋友的喜爱和欢迎。

《吉林农村报》原名《红色社员报》,从1955年诞生的第一缕墨香,到如今在新媒体时代绽放新彩,吉林农村报已走过70年光辉岁月。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相传!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过花甲之年。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已经加入到退休大军中的我却一直对看报情有独钟。看报的时光是温馨惬意的,要是有几天不看报,心中便会滋生出莫名的烦恼。

如今,在我的精神生活中,《吉林农村报》已成为耕耘收获的乐土。回顾与《吉林农村报》共同成长的历史,回想自己的写作之路,编辑老师的电话鼓励和书信往来是催化剂,是点石成金的灵丹妙药,他们潜移默化的激励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我相信,有70年沧桑岁月的深厚积淀,有一代代报业人孜孜不倦的耕耘,在追风赶月的征途中,《吉林农村报》将继续挺立时代潮头,为新时代发声,为黑土地讴歌,续写更多新征程新华章!

任建民:先后任职于梨树县梨树乡、梨树经济开发区,喜爱新闻、文学、摄影、诗词歌赋。现任四棵树乡关工委主任。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