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村里带来了财源;技能培训中心里,专注学习的农民在为增收蓄能;新修的水渠里清水奔涌,为千亩禾苗送上“甘霖”……省能源局驻集安市麻线乡麻线村工作队以党建引领为笔、以担当实干为墨,绘就了边疆乡村振兴新场景。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秉持这一理念,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立新把抓党建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建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近几年,先后发展党员1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为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开展办公自动化培训,增强了村干部的素质能力;联合吉林省煤田地质局、吉林省工程技师学院等单位开展“双百共建”活动,累计资助困难群众物资总值6万余元。投资68万元改造供暖管网。安装49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道。疏通水渠180延长米,粉刷美化外墙,村民真切感受“家门口的幸福”。创新推动“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与麻线边境派出所共建共治,举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主题党日活动,让党旗在边疆一线高高飘扬。村党支部先后获评“五星级”党组织,成为强边固防的坚强堡垒。
技能添动力,激活振兴“新引擎”。“授人以渔,才能拔掉穷根。”面对村民技能匮乏的问题,陈立新多方协调,推动省能源局与一汽物流公司联建“技能兴边培训中心”,配备智能教学设备,开设电焊、草编、直播等课程,累计培训村民2000余人次。村民陈兆龙通过参加电焊培训,创办了装修公司;孙桂芝靠草编手艺增收、宋建芬的中式面点店铺生意红火……一张张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为了助力农民增收,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新实施闲置房屋物业化管理,打造“进城打工集散地”,吸引非边境村民聚居。
产业兴村强根基,铺就共富“金光道”。乡村振兴,产业是根。陈立新带领村民盘活12亩坡地,争取250万元资金建成500千瓦光伏电站,年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收益可持续25年。探索“光伏+种植”模式。新建4座冷库车间,年增收6万元。打造特产品牌,注册“十里八香”品牌,通过第一书记代言卖出煎饼3000余箱,带动10人就业。光伏板的蓝、五味子的红、煎饼的金黄,交织成产业兴旺的斑斓底色。陈立新还自费购买药品、发放鸡雏,帮助脱贫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增收5000元。
民生提质增福祉,绘就振兴新图景。鸭绿江畔的麻线村,产业日渐兴旺,夜晚路灯明,庭院瓜果飘香,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宜居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