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我与《吉林农村报》的故事讲不完

王继民

一晃《吉林农村报》创刊70周年了,回想起我与《吉林农村报》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土掉渣”的新闻稿件成了“香饽饽”

我1983年初中毕业,从那时起就开始自费订阅《吉林农民报》。每当收到新一期报纸时,我都如饥似渴地反复阅读,因此萌生了投稿的想法。连续投稿后,终于有一篇在《吉林农民报》头版的“短新闻”栏目刊登。虽然是一篇没有标题、只有几十字的新闻稿件,但却极大激发了我新闻写作的热情,生产劳动之余,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报写稿上。我采写的《依靠科技找“豆包”》《扶持养殖户 炕头传技术》等“土掉渣”的新闻稿件,经过编辑老师的润色加工之后,成了《吉林农民报》版面上的“香饽饽”。

1991年,我的作品《海金村有条重教船》荣获吉林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三等奖,参加完颁奖活动,我专门来到《吉林农民报》编辑部。当时的凌力老师向我介绍《吉林农民报》一版用稿特点,传授农村基层通讯员如何提高写稿质量的技巧,我写稿的劲头更足了。

“乡土味”的文学作品登上“松花江”

1988年10月的一天,我正在场院里劳动,创作了一首题为《扬场》的八行小诗。这首“乡土味”极浓的小诗邮寄给《吉林农民报》编辑部后,很快就在“松花江”副刊上刊登。编辑老师把诗歌题目修改成《阵阵金雨》,比原来的题目《扬场》更有韵味,这也是我第一次在省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

这年10月,我创办的《无名花》文学社参加首届全国农村青年文学社团发展研讨会,《吉林农民报》在11月24日1版刊发题为《无名终变有名——王继民出席全国农村青年文学研讨会》的报道,让我更加坚定了文学创作的信心。

“鼓与呼”的爱心传递共助“患病女”

2001年5月,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应聘成为《吉林农民报》创办的《农村校园》小记者。有一天,女儿向我说起,同学赵雪洁身患糖尿病,每天中午都在教室里给自己注射胰岛素,问我能不能想办法帮帮她。第二天我和女儿一起来到学校进行深入采访。我们采写了题为《爱和生命的企盼》的稿件,刊登在11月10日《农村校园》“爱心直达”专栏里,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为赵雪洁奉献爱心。

稿件刊发不久,县政协委员释正林从《农村校园》看到报道后,专程来到十花道乡香平村赵雪洁的家中看望,当即表示愿意承担赵雪洁的上学费用,帮助她到城里住院治疗。2002年2月23日《校园周刊》(由《农村校园》更名)一版头题刊登了我和女儿采写的跟踪报道《爱从这里延伸…… 》

有幸和《吉林农村报》一路相伴40多年,我与《吉林农村报》的故事还在延续……

王继民:曾任通榆县十花道乡文化站站长、通榆县《鹤乡报》总编辑、通榆县新闻记者站副站长。在党报党刊发稿3000多篇,百余篇获奖。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